阳光体育网已经有 18260 个小学开通了学校网站

丰城市丽村中心小学

丽村中心小学原名老圩中心小学,位于丽村集镇北端,是1995年新建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568名,教师28人(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11人;中学高级1人,小学特高级1人,小学高级16人)。校园占地面积35亩,校舍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校内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 绿树成荫,花草树木相映成趣。 建校以来,学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和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由建校初期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打造为今天的花园式学校,儿童的乐园。学校在大力改造环境的同时,加大对教育教学设备的投入,相继建设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音体美器材室等,教学设施基本齐备,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春风雨露,桃李芬芳。近几年来,全体教师弘扬“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外树形象,内强管理,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丰城市文明窗口学校”、“宜春市学校建设与管理先进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多次被丰城市教育局评为 “全面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单位”。 “学科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是学校发展的主旋律。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工程,注重锻造教师综合素质,开展校本培训,激励教师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一大批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群体脱颖而出。教师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余篇,省级课题立项8次,16人在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阔视野,发展特长,成立了文艺组、绘画组、书法组、象棋组、剪折纸组、体育组等兴趣小组。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学生参加各级竞赛获奖达百余人次。近三年录取丰中课改实验班14人,录取率居全市前茅。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丽村中心小学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向省级示范学校迈进。

栗源镇菁菁小学

本校创办于2012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人,在校学生321人。办学以来能够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好评。

巴中市巴州区第九小学校

巴州区第九小学校,前身江北小学,校址在江北李家碥村,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完全小学,历经数十年沧桑,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先后分出了两所市级学校,1990年与江北中学(现巴中市三中)分设,迁址于江北龙泉小区猪八戒巷内,1996年与巴中市实验小学分设,更名为九小,学校辖1、5、6、7、8、9、10村7所村校,承担着江北吊桥街至莲花小区及所辖7个村的小学教育任务。 我校是唯一的一所地处江北经济开发区的区管学校,由于行政管辖归属和属地不一致的特殊性(区管学校办在市开发区内),造成历年来学校发展建设投入的瓶颈问题,使学校一直停留在90年代初的村级学校规模。占地仅5亩,仅一幢12间教室的教学楼,校舍严重不足,功能用房、教师办公用房全无,连楼梯间都被利用起来做教师办公室,致使辖区内大量小学生舍近求远,挤到城区1、2、3、4小就读。 灾后恢复重建点燃了希望之光。2010年,我校被确定为灾后重建项目学校之一,安排资金900万元,新征用地4004.9平方米,建教学楼4811平方米,新建教室32间,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大大缓解城区入学难和大班额的矛盾。 2012年7月,利用学前教育省级专项补助资金对幼儿园(老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购置了电子白板。目前,我校幼儿园环境一流、设施一流,幼儿人数迅猛增长。 2013年7月1日,巴师附小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我校被纳入集团并命名为巴师附小东校区。名校的引领,给学校带来了生气、人气。创新集团管理方式:集中抉择,分校执行;分校管理,相互竞争;分线指导,集中考核。必将为我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4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62人,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是一支乐教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每位老师都以“敬业、爱生、教学相长”的工作作风,努力为学生营造“勤奋、合作、存同求异”的学习氛围。 学校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学历拔高和外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教研论文有数篇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参加赛课、说课竞赛先后数人获得省、市、区一等奖;课改成果获市级一等奖,学校课题获市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