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网已经有 18260 个小学开通了学校网站

新疆且末县小学

且末县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学校,在校生有2400余人,有54个教学班,开展阳光体育已经有三年多,切实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活动,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神木县第八小学

一、基本情况介绍: 神木县第八小学占地面积15937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50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共2782人,在编教师114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榆林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榆林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 “陕西省绿色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014年选入陕西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 学校重视体育工作,是“榆林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有体育活动的场地近8000平方米,人均活动面积近4平方米。校内设标准篮球场2块,排球场2块,200 米6道环形跑道(内置足球场1个),乒乓球台8张,体育器材按国家教委颁布《体育教学大纲》规定配备齐全,由专人管理。 有10名体育教师,其中,专职体育教师5人,其中市级体育教学能手1 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项项体育荣誉:神木县第六届,第七届“中小学运动会”团体冠军;神木县“校园足球联赛”四连冠,榆林市“校园足球联赛” 第一届男子冠军、第二届亚军;“榆林市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三名;“榆林市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丙组第一名;“榆林市第十四届田径运动会”乙组团体第三名,丙组第一名;“陕西省第十六届少儿重点项目运动会”团体第三名。突出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且多次来学校调研体育工作开展情况。 二、开足课程,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将发展体育作为特色发展首要任务,每学期都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计划中,且每学期都有单独的体育艺术工作活动安排,开足开齐了体育、艺术课,1-6年级每周体育都达到4节,艺术课4节,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健康课,达到了国家标准课时。 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认真贯彻课堂教学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勇于创新,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在体育课上,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素质,培养终身运动的能力。 体育组教师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 定期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互评互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示范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体育组教师撰写的《多样化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发展》、《小学生自主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等10篇论文分别入选和刊登在国家和省级、市级的刊物,省级课题《阳光体育大课间》于2015年9月份结题,这代表着我校体育理论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推动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展示体育教改的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技能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切磋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是学校学生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法宝。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小型多样化体育游戏活动,每个年级种类不同:有绑腿跑,四人投篮,蒙眼敲锣等等;每学年进行一次“冬季越野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足球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低年级队列队形暨创编操比赛;每学年举办一届校园运动会。每一次活动,学校都积极筹划,做到精心布置、细心设计,力求参与面广,项目多,达到品质第一。因此,活动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竞技,学生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 重视艺体社团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学校重视艺体社团和兴趣小组,挑选学校最得力的艺体教师担任社团教师,共有二十多个艺体社团,发展了学生的艺体技能。在每年的六一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中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学校还选拔优秀队员组成了八支体育锻炼队:男、女“田径队”男、女“篮球队”男、女“足球队”男、女“乒乓球队”, 每个队都有专职体育教师担任教练,着重抓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些训练队在教练员的带领下,每天早晚坚持训练,从不间断。正是在这样科学严格的训练之下 ,他们为学校在省、市、县各类大赛中捧回了十几座沉甸甸的团体奖杯,取得个人单项金、银、铜牌共200多枚。 三、阳光体育,展校园青春活力。 学校提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的阳光体育口号,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提高素质教育。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传统的田径、球类运动,如,跳大绳,跳小绳,呼啦圈、足球、田径、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而且还有棋类运动如,跳棋、围棋、象棋等。学校体育教师还创编了两套少儿创编操《大家一起来》《舞动童年》。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不同喜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但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的是运动让孩子们充满了自信。不论是体育课,还是每天的活动课以及星期五的体育社团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间。学校在传统体育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棋类运动,学校已经连续承办了三届“神木县少儿围棋大赛”,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活动的空间,达到人人有2种以上的体育技能。学校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四、经费保障、创一流教学条件。 学校将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予以保障并建立了体育艺术专项资金,学校按年度规定标准预算体育工作经费,包括每年体育教师装备费、教研培训、奖励,参加各级运动会的比赛经费,设备、设施的购置与维护费用。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装备要求,不断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严格体育器材的配置、维修和更换登记制度,账目清楚,平均每年用于体育专项的支出达数十万余元。学校现有篮球40个、足球40个,拍球40个,毽子120个,乒乓球拍24副,羽毛球拍24副、沙包30个,跳绳人均1条。体育设施、器材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有艺术器材十几种一百多件,可以满足全校艺术课程的使用。 五、重视培训,建全国体育强校。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工作当作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分工,责任明确。体育教研组负责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落实。 学校5名体育教师均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学校支持体育教师参加各级体育教研、培训活动,每位体育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校长和分管领导每学期要有听评体育课的记录。 六、体质监测,谱学生健康新曲。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体育卫生教学纳入学校教学考核体系,体育分列入学生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反馈制度,每年定期对在校学生按《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健康测试,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记录表。还将测试成绩记入小学生《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依据,未达良好及以上不得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同时通过《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2011 年-2014年连续三年达标率都达96%以上,优秀率达到30%以上,家长满意率100%,书写了学生健康的新篇章。

新疆轮台县第一小学

轮台县一小座落于市民一条街西沿路上,原名轮台县小学,始建于1934年,历经四十二年的风雨磨砺后,于1976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正式更名为轮台县一小。历经八十年的学校现占地面积16417.4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64平方米,是一所民汉合校。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其中汉语班23个,双语班14个。在校生1885人,其中汉语班学生1152人,双语班学生733名,现有专任教师77名,其中本科学历25人,专科学历52人,校级领导4名,党员28名。全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校园内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有综合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劳技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等专用室,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树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先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遵循“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校训,践行“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爱生、敬业、热忱、善教”的教风,已基本形成了“乐学、善思、多问、勤练”的学风。 近年来,全体教职工在校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勤奋工作;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少先队红旗少先大队、自治区级绿色学校、自治区级模范职工之家、州级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州优秀基层党组织、自治州红领巾示范学校、自治州红领巾示范中队、自治州少先队百家星级队室、自治州手拉手互助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荣获轮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去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的验收。

牡丹江市华欣小学

牡丹江市华欣小学始建于1956年,它的前身是桦林集团子弟小学,随着企业改制,于2000年从企业剥离,划归阳明区,易名为华欣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4384平方米,拥有12个教学班,在岗教师3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83%,中学高级教师占12%。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办学,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征途中,确定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科学管理,真抓实干,逐步树立起团结和谐、科学发展的优良校风。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牡丹江市教育科研标兵单位”、“牡丹江市教育先进单位”、“牡丹江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牡丹江市家教工作先进集体”“牡丹江市爱心集体”等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