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网已经有 18260 个小学开通了学校网站

通榆县乌兰花镇明德小学校

通榆县乌兰花镇明德小学校原名乌兰花小学,始建于1932年。2006年台湾王永庆先生投资对学校进行了扩建,故改名为乌兰花镇明德小学校。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办学条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学校于2013年6月进行了改址重建,新校舍已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建有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教师周转房,满足了教学和生活的需要,如今的乌兰花明德小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寄宿制标准化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生720人,学校在岗教师108人。学校占地面积31944平方米,建筑面积9105 平方米。学校设有实验室,卫生室,图书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音体美功能室以及少年宫活动室等。 近年来,学校坚持 “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崇尚文明,追求卓越”为办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宗旨,从抓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参与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几年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与奖励:曾荣获“通榆县优秀家长学校”通榆县“三一一”文明校”“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通榆县德育先进单位”,“通榆县体卫艺工作先进校”“通榆县平安校园”“课程改革优秀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白城市科研示范校 ”“吉林省校本科研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被教育局评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明德人将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人为本,实施科学的管理,群策群力,播撒希望,再创新的辉煌。创建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凝聚师生团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根植文化沃土、师生共享幸福的精神家园。

吉林省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小学

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小学座落于通化市二道江区东通化大街东强路87号。学校始建于1974年。校园占地面积10315㎡,建筑面积5066㎡,操场面积7821㎡。 学校历经三十八年的建设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环境优雅,办学设施齐全的学校。多年来一直秉承“团结勤奋、文明守信”的校风,“坚强勇敢、乐观奉献”的校训,踏踏实实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学校藏书近三万册,拥有多功能报告厅、科学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阅览室、图书室等,学校硬件建设在区域内具有明显优势。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047人,教职工70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共18名。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县市级骨干教师15名。 为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于2008年12月按照教育中心的统一要求开展“以学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三六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三环节“预习导学,展示解疑,达标反思”;六步骤“自主预习、合作交流、重点展示、教师点拨、自由展示、达标测试”;一个理念“关注每一个细节,发展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在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师的成长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近三年里学校在教育中心的支持下先后派一线教师20余人远赴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百余人次到区域内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参加研讨交流,旨在增长教师的见识、拓宽教师的视野,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桥铺路。其中,于风致在2011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直小学语文名师”,建立了“于凤致名师工作室”。 几年来学校一直把“以素质教育造就人,以特色活动陶冶人,以校本研究发展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成长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目前独立开发的校本教材有经典诵读《悦心集》、趣味数学《启智乐园》、英语拓展阅读《欢乐谷》、戏曲欣赏《中华神韵》,并正在筹备开发拓展阅读系列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校成立了声乐、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篮球、信息技术等校本活动课。在教育中心第九届、第十届艺术节中我校演出的传统京剧《贵妃醉酒》和《闹龙宫》等京剧选段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好评。 2009年在通化市首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评比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被通化市教育局评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此外,学校还先后被命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创新教育操作体系研究实验学校”,“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时间研究实验基地”,“沈阳民族艺术学校培训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