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浏览发现
班级联赛
学校网站
机构网站
社区文章
相册照片
阳光体育雪战
学校网站
更多
首页
学校检索
关于学校网站
申请开通学校
×
申请开通学校
微信扫一扫完成操作
阳光体育网已经有
29346
个学校开通了学校网站
全部
小学
初中
高中
九年一贯
十二年一贯
完全中学
技校/职高
大学
全部级别
省属
市属
区县属
部属
选择省
--请选择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选择市
选择区县
筛选
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中学校
区县属
-
初中
吉林省
-
白城市
-
镇赉县
暂无描述。
抚松县泉阳镇第二小学
区县属
-
小学
吉林省
-
白山市
-
抚松县
暂无描述。
德阳市第一小学校
区县属
-
小学
四川省
-
德阳市
-
旌阳区
德阳市第一小学简介德阳市第一小学为德阳市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学校占地10008平方米,灾后重建后建筑面积12207平方米。至2014年秋期,学校有42个教学班,学生2369人;曾培养出特级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41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风格独特,教育教学效果好,在省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的前身为凤仪书院,始建于1823年(清道光二年),其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历史的丰厚滋养,今日的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责任•感恩”校园文化。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责任”为办学理念,以“责任立身、乐学成志”为校训,以“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健康一生;学会一项艺术特长,情趣一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儒雅一生”为新型育人模式,努力打造责任立学、责任立志、责任立身、责任立校的“责任”品牌学校,使孩子成长为健康文明、个性鲜明、活力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以“有效课堂”为重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努力构建高效生态课堂,深入抓好综合学科的管理和考核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在完成部颁课程计划外,为培养学生爱好,发展特长,开展了丰富的课余活动。学校的旌鹰少儿俱乐部,设置了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中国武术、跆拳道、轮滑、围棋、象棋、拉丁舞、合唱、管弦乐、古筝、电子琴等培训项目,将使你的孩子拥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得到多方面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交通安全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雏鹰大队、全国青少年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教育基地、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首批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示范学校、省外事活动先进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学校、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足球、乒乓球)、四川省无吸烟单位、四川省档案管理一级单位;德阳市十佳平安和谐校园、市绿色学校、市节水示范学校、市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市教育常规优秀级学校、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毕业班成绩综合评估连年获优胜奖且名列市区学校前茅。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东广岛市八本松小学、英国威尔士郡伊力士凡奇小学、香港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结为友好姊妹学校。每年暑期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内地与香港精英交流计划暨名校名师优质生汇香江活动。学校先后接待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德国、朝鲜等国贵宾的来访。“5•12”特大地震之后,学校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和同胞的大力援助。2010年7月26日,因为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功,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率领的特区政府代表团在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等的陪同下,特别莅临我校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我们全体师生受到了巨大鼓舞,将再接再厉把市一小办成硬件、软件都过硬的新时代一流学校。
镇赉县沿江镇学校
区县属
-
九年一贯
吉林省
-
白城市
-
镇赉县
暂无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向阳学校
区县属
-
小学
吉林省
-
通化市
-
二道江区
我校位于向阳村东山坡上,是一所完全村小,目前有6个教学班28名学生,22名教职工。虽然学额较少,但是我校各项工作都严抓实干,绝不落后,近年来学校在教育局的帮助下配齐了各项教育设施、器材。学校管理规范,教师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进取,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吉林省蛟河市朝鲜族实验小学
区县属
-
小学
吉林省
-
吉林市
-
蛟河市
暂无描述。
吉林省舒兰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区县属
-
初中
吉林省
-
吉林市
-
舒兰市
暂无描述。
通榆县新发学校
区县属
-
九年一贯
吉林省
-
白城市
-
通榆县
暂无描述。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大石棚子学校
区县属
-
小学
吉林省
-
白山市
-
江源区
暂无描述。
通榆县第一中学校
区县属
-
高中
吉林省
-
白城市
-
通榆县
在茫茫的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在国家级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家乡,有一颗教育明珠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她就是有着十多年历史的吉林名校——通榆县第一中学。 通榆县第一中学位于通榆县城的东北,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47年的开通县初级中学,当时仅有一个初中班,学生22人,教员也只有2人。1958年随着开通、瞻榆两县合并改称通榆县第一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管理上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促进了学校工作的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办学条件有了突破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形成了“管理不断创新,科研带动校兴”的鲜明办学特色。1978年被确立为省级重点高中,2004年又被确立为吉林省示范性高中。目前,全校共有34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185人,教职工174人,专任教师145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人数为143人,占教师总数98.4%,中高级教师107人,占教师总数62%,其中,高级教师44人,中级教师63人,国家骨干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10人,特级教师1人, 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省科研型名校长1人,省科研型名教师6人,博士生1人,硕士生26人。 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求索,通榆一中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通榆一中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务实的队伍。他们非常注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面向全体、全面育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通榆一中办学章程》,先后制定了科学合理而又符合县情和学校实际的《通榆一中实施素质教育三年规划》、《通榆一中创办吉林省教育示范性高中三年规划》、《通榆一中校园建设远景规划》。建立健全了学校各种组织、各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照章办事,科学管理,变人治为法制,实行了全员目标管理,按领导、教师、教辅、后勤四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制定了不同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每学期进行量化考核,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评价和领导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励、晋级、评模、提拔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通榆一直坚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1997年至今,学校先后建起32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2800平方米实验、图书馆楼,6000平方米教学楼,4200平方米体育艺术馆,硬化美化了全部校园,修建室外体育运动场,购置图书及设备,更新理化生5个实验室,上两个64座计算机教室(兼电子阅览室),3个多媒体语音室,建立计算机校园网。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针对校园面积不够宽敞、宿舍不足和食堂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在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协调、支持下,投资近100万元,动迁居民28户,成功扩建校园1.3万平方米,建设一栋3700平方米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彻底改善了学校食堂和宿舍的环境和条件,满足了学生就餐和住宿需要。学校计划在新扩建校园上修建花园一处,已投资30万元建设了第一期工程。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学校投资10万元,与北京四中共同建成了远程教育示范校;投资20万元,实施了校园网三期改造工程;2003年月,投资100万元,与教师合作,为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投资60万元,为30个教学班配备了投影仪,使信息化教学手段处于超前和领先地位。投资70万元,接宿舍楼一层,870平方米,投资44万元装备了育港多媒体教学系统,投资200万元,铺建人工草坪运动场。2007年又投资18万元改学生、教师自行车棚和画廊,又修建一座艺术浮雕。在北山生态园增栽果树200多棵。经过几年的努力,通榆一中的办学条件有了突破性的改善,一年一个新台阶,给全校师生营造一个优雅、整洁、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都为它所追求的高质量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榆一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好的办学声誉,关键在于学校的管理科学规范。从校长马长君到每一位班子成员都精通业务、肯于钻研、廉洁自律、作风民主。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通榆一中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们从抓师德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党支部和工会努力办好《师德报》,开展好师德讲座,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开展了优秀管理工作者、优秀教学工作者、优秀服务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师德典范“四优一范”的评选活动。使全体教师增强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还特别重视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并设立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超学历教师津贴奖励制度,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外,每年开展的骨干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和新手型教师基本技能课三项教学活动都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了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榆一中始终把学科教学做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抓,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的先导,在日常教学中,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做到了高考科目和非高考科目并重,考试科目和非考试科目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学校加强了常规教学管理,制定了学校教学常规和各科教学常规。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常规教学要求,认真抓好备、讲、批、辅、考各环节。学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大型教学检查,检查结果以量化形式纳入到教师目标管理考核中。每学期开展一次反馈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学生量化评价教师活动,并经常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分析,调控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制定了必修、选修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完备的课程体系。特别是重视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和综合时间活动的开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各学科都结合自己特点,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扩展研究性学习的领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空间,创造了条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校进行了大讨论,并结合工作实际,编辑出版了《走进综合实践活动》一书。学校重视艺术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这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的食堂及宿舍管理规范科学,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服务功能强,质量高。财务和审计制度按部就班,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 从1997年开始,通榆一中便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并逐步完善了学校教育科研若干规定,制定了教育科研四个系列的评选奖励措施。成立了科研成果评选委员会,设立了科研奖励基金,使学校的科研气氛日益浓厚,教师科研意识明显增强。语文组的“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英语组的“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研究”等四个科研课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学校承担的“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三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科研课题。学校承担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三个课题已经通过验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学校有市级科研课题13个,有97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开展科研兴校活动,极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科研兴校工程,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学校办学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1995--1998年高考连续四年获全市高考状元,尤其1997年,获文、理、艺术三个状元,1999年以来,高考重点率和本科录取率一直居全市前列,2003年高考又获文科全市状元,2006年高考再创辉煌,一名考入清华,一名考入北大,六名考入北师大。2007年高考孙牡丹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均列白城五县市前列;2008年高考文科最高分 653 分,理科最高分664 分,过 600分文、理共49人,李登科同学获全市文科高考状元,这也是我校继 2003 年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到目前为止,我校有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3人考取北京师大,1人考取华东师大。 参加省、市课堂教学大赛和新课程教学比赛的教师有多人获一等奖;白城市三届重点高中课堂教学大奖赛,我校有两届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白城市教工排球赛,我校多次获得好成绩,而且女子一直是第一名,男子不出前三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通榆一中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德育工作领导组织,从抓养成教育入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加之入学后的军训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实施“碎砺工程”,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健全的人格;通过值周班活动,增强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特别注重加强对后进生的帮教工作,注重行为异常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每年还投入16万元用以资助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还设立“教师帮困助学基金会”,每学期筹集资金1万多元,用以帮助那些品学兼优而家庭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 学校以“兴趣转移”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学生的能力培训,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把学习热情推向了一个高潮。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增强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结合路上车多的实际,校团委还与交警中队联合组织主题为“今天,我是一名交通协警”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能亲身去感受在这拥挤的道路中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一反三,也可以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和纪律在社会、在学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白城市先进单位、白城市科研兴校示范校、白城市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优秀学校、白城市普通高中示范校,也是吉林省精神文明单位、吉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吉林省校舍管理先进单位、吉林省创新教育实验校,更是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创新写作实验校,以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校,同时也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2004年被评为吉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39所首批示范校中唯一一所县级中学,2006年被白城市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同年被评为“吉林省绿色学校”,2007年又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7年,在“百校联评”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全市第一名。2008年5月,被沈阳军区确定为国防生生源基地。 发展才是硬道理。放眼新世纪,通榆一中的领导者们把目标定得更高、更远,他们决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吉林省的教育事业再谱新的篇章,创造出更大的贡献!
«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