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网已经有 31554 个学校开通了学校网站

崇州市崇阳镇学府小学校

百代学府,流风馨远。从400多年书院史和100多年国民教育史中,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人人有发展,个个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有教养、会学习、身体好、敢竞争、能合作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通过弘扬国学,传承蜀韵,展示书院文化,“构建快乐学府”,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形成了以国学经典为特色、以艺术教育为亮点的校园文化特色,其校风好,纪律严,质量高,校园美,已成为家长和孩子向往的精神乐园。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座落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岳阳市区风光旖旎的南湖广场与之相邻,千古名楼——岳阳楼为其德育基地之一。学校创办于1997年3月,岳阳市、岳阳楼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初名“朝阳小学”,又名“岳阳市实验小学”,1998年8月改名“岳阳楼区实验小学”,2007年8月更名为“朝阳小学”。 学校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教楼、教职工宿舍、学生食堂等大型楼宇。近两年学校又新建了学生风雨活动室,300米环行塑胶田径场及较完备的外部体育设施。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除了搞好校风校训、宣传窗栏、标语雕塑、校园壁画、名言警句、标牌和绿化美化等基础性校园文化建设,还着力于特色性校园文化的开掘,推进了众多品牌栏目,如“校园明星”、“校园评论”、“艺术长廊”和“科学世界”等。 学校现有教学班65个、学生4204名、在职教师181人,平均年龄35.5岁,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155人,小学一级教师2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114人,专科学历69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内核就是“尊重人”、“培养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基础水平,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优良意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综合素质。 学校致力于在5—8年时间内建成“学习型学校”,使学校逐步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表现为人人都学、事事需学、时时有学、处处见学、学教互补、学校与社区互动。目前主要成立了一个组织——“朝阳前线”,开辟了四个论坛:“教育论坛”、“经济、社会、自然论坛”、“艺术与人生论坛”、“人与学习论坛”,创建了两大阵地:“教育之窗”、“朝阳小学教育网”。自主学习由学校牵头,教职工自愿报名参加,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开展活动。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推出了学校“仿真社会”活动,并将之开发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仿真社会”活动的生动开展,营造出了一种积极主动、蓬勃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人民教育》、《中国德育》曾先后进行了报道。2003年被定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4年中央教科所将“仿真社会”纳入该所的“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推广与深化研究”总课题。中央教科所负责德育研究的詹万生主任和齐忻书记亲自来到学校,正式授予学校为“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基地”,并题词:“仿真社会绽奇葩,以德育人结硕果。”,学校被评为评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先进实验学校,“仿真社会”被打造成有名的教育品牌。 建校十七年来,学校发展壮大为市区一所有一流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有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名校,并已成为岳阳市教改示范学校、岳阳市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示范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协调与小学生潜能开发实验研究基地、全国课堂情感教学模式研究基地、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实验学校、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和示范学校、“十五”期间中央教科所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学校、《中国儿童报》学生记者站、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学校。学校共获国家、省级荣誉80多项、教师、学生分别获国家、省级荣誉186人次和600多人次。 学校现任校长万金凤,书记何东箱,副校长余细兰、陈敦望、刘建光,工会主席徐菊香,组成了一个团结向上,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

金堂县隆盛镇小学

梦想,从这里启航 ———金堂县隆盛镇小学校简介 金堂县隆盛镇小学成立于1936年,是一所有7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的农村小学。学校坐落在川西深丘,距离金堂县城约48公里,位于成南高速63公里出口处。 学校辖中心校1所,分校区一个。学校有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818人。学生中,留守儿童占相当大的比重,接近40%。学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作风优良、求实进取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34名。 建校以来,在几任校长的领导下,学校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危改、标准化建设和布局调整以及灾后重建,希望学校独立建制后,学校校点变为两个:中心校和新开校区。中心校的灾后重建工程在2011年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学校建筑面积、功能室面积都达到了规定标准,通设施设备满覆盖工程和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学校教育设备功能齐备。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各种需求。 近年来,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和质量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和办学效益日益明显,学校先后被评为“三项常规”合格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合格学校、校风示范校、优秀学校、县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连年获教育局表扬、表彰奖。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将与全体教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求索,开创着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更多的孩子的美丽梦想,从这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