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活动与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四、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我校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内容。
3.创新性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跳绳、武术操、健身跑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实施措施
1、活动时间
每天的课间操、体育课、眼保健操、体艺活动等时间,任何教师不得占用。
2、活动保障
1)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
具体分工如下:
校长室:宏观调控,并随时督查。
教导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全校“阳光锻炼一小时”活动。
班主任:负责按活动计划实施。
2)加强检查和安全管理。
学校把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纳入班级评比和班主任、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中,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从活动计划的安排、器材设施的检修、内容的选择、过程的组织管理及医务室监督等方面严格把关,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六、活动内容
期始初一年级正在全力学习广播操,能做需要一个月,做好需要二个月,只能暂时组织跑步练习,而武术操的学习只能安排在广播操之后。初二、初三两操(广播操和武术操)虽有上学年的基础,但长时间单调的练习,使得学生形成懒惰的动作惯性,动作懒散,不够规范、到位,必需要强化训练。加上学校学生多,场地小,而跳绳不需要多大场地,适宜安排为大课间内容。结合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相关文件精神,每年十一月份开始组织阳光冬季长跑活动。
(一)第一阶段:2012年8月
1、调整课时设置和作息时间。(教导处)
(1)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开足体育课。
(2)设置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及统一的阳光活动时间。
3、制定落实活动具体方案。(教导处、体育组)
(1)学校统一安排阳光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负责人,负责开展的体育活动组织指导。各年级由学校安排的联系人负责指导,年级组长具体负责,班主任为实施人。
(2)体育组根据学校实施方案制定活动计划,由体育组审批通过后班级落实活动器材,并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进行安全管理、纪律管理等,以此创建有特色的班级运动项目,同时学校要安排好集体活动项目。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组)
(1)认真组织好每天的两操活动:
(2)校运动队训练
(3)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二)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
1、积极、坚持训练,参加全校阳光体育活动班级展示会。
2、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课,使活动常规化。
3、开展兴趣体育竞赛活动,如武术、广播操、拔河、冬季项目、运动会等。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班际之间的体育比赛;二是由学生个人特长开展现场体育比赛
七、具体要求
1、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认真领会以人为本和参与式教育理念,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年级和班级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
2、宣传到位,形成制度
学校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人们的自觉行动,与体育艺术2+1活动接轨。教师力争全员参与,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常规的体育活动,形成制度。完善自己的运动体系,力争掌握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
3、加强管理,注重评价
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纳入班级、年级等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