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活动中长期规划(2010—2013)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认真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8]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认真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8]10号)精神,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阳光体育”中幸福成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切实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要始终坚持育人宗旨,以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励意志、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出发点。
 (二)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改进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指导学生科学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广泛开展群众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四)安全性原则。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目标

实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的。具体实现“123”目标: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每人至少参加2项阳光体育项目,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发课程,努力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研质量,使硬件建设、管理水平、师资配备、教研水准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需求,确保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20%以上的学生达优秀以上等级。

四、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0-2011):

二、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对体育教学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选择性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体育对自我完善和延长生命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的兴趣与能力,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经过选择的身体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三个基本阶段(即: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与评价阶段)秩序井然、衔接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与体育教学原则,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在每学年或每学期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步骤、时间要求、工作措施等等。

(二)运动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的优秀人才。根据各项竞赛任务,体育教师的指导力量以及我校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物质条件,确定建队项目,各队凡没有比赛任务保证每周有两次训练时间,有比赛任务的训练队伍保证比赛前两个月每周五天的训练时间。田径和武术是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这两个运动队也是我们重点的训练工作。凡是教育部门以及体委组织的比赛都参加,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凡参加的项目都要拿奖,学校田径队在三年内力争在市运动会上取得前三,并逐年递增。在校内组织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并把田径运动会逐渐转变成全校性体育节,让更多更广的学生参见到比赛和活动中来;组织每年一次的学生篮球赛、足球赛以及乒乓球赛;组织每年一次的教工篮球赛或乒乓球赛。成立教工男子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组织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教师间的感情,达到提高工作能力与增强体质的效果。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课间操(早操)活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了保证这个要求,实行初中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高中每班每周有两节体育课,每天住校生进行早操活动,开展各种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等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在锻炼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的活动中起指导与咨询作用,是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间操活动中体育教师实行每周轮流值班制,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早操活动。在广播操的基础上推广武术操,逐步在课间操中实行多操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做操质量。组织多次的广播操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做操质量,达到锻炼的效果。

(四)体卫处建设与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

成立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亲自主管体育,体卫处主任以及各专业教师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的体育工作管理。体育组在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责任制与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作关系,全组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与拼搏,认真钻研教材,保证每年有七天的培训与学习时间,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编写教案,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中充实自我。积极参加各种论文评选活动和公开课活动的授课与听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外校、外地进行参观学习,促进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见识,丰富教学经验。

(五)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建造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和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的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在今后几年中,是我校的体育器材设备逐步向标准化发展。

三主要目标和方向

(一)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与技能,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更好地完成学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保证每年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及格率。

(二)                 组建各项运功队伍,保证各项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凡参加的比赛都必须拿奖,并力争第一。

(三)                 配合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小组,每周进行一至二次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培养体育尖子。

(四)                 组织全校学生和教工的各种比赛,保证各项比赛的顺利完成,并达到提高成绩、增进友谊、增强体质的作用。

(五)                 早操(课间操)活动中体育教师实行每周轮流值周制,在必要的条件下全体教师实行集体出操,狠抓全校各班的做操质量,使广播操的做操质量达到较高水准。

(六)                 全体教师每月进行二次学习或集体备课活动,相互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各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及时,积极认真,整齐清楚,积极撰写论文,在各种论文评选中能拿奖。

(七)                 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比赛,保证每年有三项以上的全校性学生的体育比赛,保证每年有二项以上的教工体育活动与比赛。

(八)                 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公开课的观摩与各种体育学术报告会,组织体育教师到外校外地参观学习。

(九)                 妥善管理体育器材设备,增加体育器材与设备的数量,使体育器材设备水平达到国家标准。

(十)                 大力提倡快乐体育,探讨快乐体育的发展方向,探索快乐体育的路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