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保健指导

早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保健指导     一、早锻炼    早锻炼(早操)是在每天清晨起床至上午第一节课前进行的体育活动。早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大脑皮层因一夜睡眠而形

早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保健指导

    一、早锻炼

   早锻炼(早操)是在每天清晨起床至上午第一节课前进行的体育活动。早锻炼可以迅速消除大脑皮层因一夜睡眠而形成的抑制,活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振奋精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经常在清新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早锻炼,能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对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显著的作用。

   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季节而定,一般应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易行的活动内容为主,如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和套路等。

早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负荷也不宜过大,并避免作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比赛。早锻炼后有出汗应及时擦干,冬天在室外进行早锻炼时应有御寒用品。早锻炼后至早餐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二、课间操

课间操一般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至第三节课前进行。课间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身体锻炼这一积极休息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防止因长时间坐着或单一的身体姿势导致身体畸形发育,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活泼愉快的情绪,松弛神经,使之精神愉快地投入再次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间操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内容以广播操为主,也可安排视力保健操、徒手操和轻器械练习。根据季节变化或实际需要,也可安排一些简单易行的活动内容,如武术、跑步、健美操和游戏等。

   课间操应集体进行,并在体育教师直接领操下进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组织纪律性。做操时要求姿势正确,动作有力,如安排其他活动内容,则运动负荷不宜大。

   三、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加深。通过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使一日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之中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巩固和提高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同时,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心肺功能的主要活动时间。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复习巩固体育课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组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锻炼和测验,组织学生的课余专项训练或比赛。根据季节特点,还可以组织长跑、跳绳、拔河、踢踺子、游戏和游泳等活动。对有生理缺陷、患有慢性病或体质很弱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医疗体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每周至少两次,每次以—小时左右为宜,并与体育课错开安排。

   由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人数多,内容多,如安排不当,容易发生伤害事故,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为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有条不紊,安全实效,事先应作周密安排,做到定时、定内容、定场地器材和定辅导人员。体育老师应事先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做器械练习时,要安排人员保护帮助。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