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高效利用小场地出操
中国体育报2009年5月6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眼下许多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校操场还远远不能满足出操要求,甚至是不堪重负。
个别学校只能采取单双日轮流出操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的锻炼时间就更少了。出操都无法保证,那大课间活动更无从谈起,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口号就根本无法落实。根据以上现状我校采取了如下措施,效果显著,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场地利用要高效化学校尽量开放那些可以利用的场地(场所)来出操或开展活动。如学校礼堂、教学楼楼顶平台(要有安全防护栏,并要专人负责)、楼道、走廊、花坛等场所,这些场所出操要定点定人,每周(月)轮换一次,做到认真规划,不争不抢,巧妙布局,秩序井然。
二、时间安排要合理化如果教学班级多,人数也多时,学校可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将学生按年级分成人数匀等的两拨,第一节课间(冬天北方安排在第二节)时,一拨学生有秩序地到规定点出操,另一拨学生留在教室做眼保健操和手操等。第二节课间(冬天北方安排在第三节)时,两拨学生轮换。(注意:室内外音响设施要分别控制)
三、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理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出操形式。如一个年级几个班的学生,可利用一小块场地做班操(自编操)、做游戏、跳绳、跳皮筋等。可以是班与班比赛,挑战方式进行。也可利用学校的自然地形进行环山、环水、绕楼群的越野跑、定向跑等。还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设备,做到物尽其用。
四、管理模式要制度化学校要真正把出操放在议事日程上,当大事来抓,不能仅仅停留在写到纸上,贴到墙上。校长要统领全局,艺体、政教、后勤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班主任全面负责,课任教师跟班协助,体育教师分工指导。同时学校还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细化,并要有严格考核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只有做到场地器材的最优化使用,时间的科学化安排,组织形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学校各部门的同力协作,齐抓共管,才能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中第一条得益真正实现。
(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