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埠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项目”)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8-2009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项目”)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8-2009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的改革与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保障我校学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体育、艺术和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现结合我校校情,特制定《海埠小学“2+1”工程项目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2+1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部《2008-2009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和艺术活动器材,以“2+1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一步彰显海埠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特色。以“2+1工程项目”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2+1项目”的原则:

1、共同提高的原则:

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切实提高“2+1项目”工程的效率,艺体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实施“2+1项目”的过程也是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的过程。

2、终身体育的原则:

体育、艺术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推进“2+1”实施,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3、主体能动性原则:

开展“2+1项目”,学生是主体,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4、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开展“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5、同步发展原则:

开展“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 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

开展“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整合各种资源,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工作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1、实践目标:

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为学生构筑一个资源共享、平等、愉快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人文环境。

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促进人格完善,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使知识、情感、行为和谐发展。

③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业务水平,能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有一定科研能力,掌握活动设计、组织和指导方法、一专多能,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领导和教师。

2、理论研究目标

①探索项目与德育、素质发展的关系,挖掘活动内涵,研究活动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和体系。

②探索项目工作操作原理。拓展项目指导策略与方法,包括在各个不同条件、对象中组织实施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③探索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以及课内外、校内外互动关系。

④探索活动工程项目实施标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原则,评估方法及反馈调整优化的目标体系。

四、实施“2+1项目”的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项目” 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依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力求借助此项实验的开展,在我校原有的民乐艺术特色、写字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学校魅力。

2、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我校将把“2+1项目”活动的展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先在全校推行体育大课间操“广播操+自主选项”,另一项的体育选项作如下安排:本班级在这一天若无体育课,就将自习课改上体育活动课,安排学生进行体育特长训练,由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共同负责,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生艺术项目的实施根据学生的艺术选项有艺术老师在课内进行有效指导,学生课外自主训练,再将训练结果反馈给艺术老师的这一模式进行。

3、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国家“2+1项目” 共列出六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艺体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5、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海埠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细则》。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艺体教师对任教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艺体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考核小组每学年进行“2+1项目”的阶段性考核。

6、学科渗透,加强整合

“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