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是预防伤害事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伤害事故的产生都是因为忽略了这个问题,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因此学校在平时就因为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画廊等宣传工具以及在有关会议上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生动、具体的事例,进行运动安全思想教育。不仅体育教师自身思想上要重视安全问题,还必须使得全校学生和老师都重视这个问题,使人人都懂得:只有思想上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才可以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2、加强医务监督,保持与学生家长沟通: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及老师反映,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功能水平和训练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体育教师应在开学初在体检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学生的生理功能状况、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将学生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和医疗体育组。对于分在基本组的学生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锻炼,并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体育锻炼标准,同时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参加体育比赛。对于分在准备组的学生虽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煅练,但进度要放慢,活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也要减少,不宜参加运动训练和激烈的体育竞赛活动
3、严格排查场地器材,及时消除隐患,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手段,体育教师对其要精心维护,合理使用,对其性能、状况要了如指掌。在奔跑与跳跃等教学内容,教师要提前平整场地,并适当浇水、翻松沙坑,避免或减少出现摔倒、擦伤、扭伤等伤害事故。在上投掷、器械体操、攀登爬越与技巧等需用器械的体育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细致地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适用,排除隐患,对其保护的器材,如海绵包、保险绳等放置的是否能很好的保护帮助,可以参加体育锻炼达标测验。
4、合理安排和组织练习,采取有效安全保护帮助措施,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或身体与器械结合练习为主要特征,又以室外练习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准备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强度时间因时而定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为主。课堂中运动负荷上要控制其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钟。在体育课上,要组织安排好练习者,强调安全事项,做好相应的保护与帮助工作。加强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不能出现于课堂无关的大闹嬉戏现象,一旦出现要给与制止和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