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金沙江路小学 贾兆谦
泰戈尔曾说过:“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不要求什么报酬。”教师就像那深植泥土中的树根,让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如果你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将终生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十几年的体育工作使我深深懂得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全面人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渗透,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我个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 与课堂常规同行进行思想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二、与教学内容同行进行思想教育。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多,如跑、跳、球类、掷、基本体操、游戏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重点德育渗透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如一年级的游戏“快快集合”,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解放军遵守纪律的小故事,激励学生向解放军叔叔学习让站好队,做到既快又静。又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这个游戏在进行之前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个白求恩大夫火线救伤员的事迹。要求学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
除了游戏之外,在体育的其他教材中也可以插入适当的思想教育。如教跳高时给学生讲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破世界纪录的事迹,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动作,在课余时间抽空抓紧练习。
三、与切实有效的教法进行思想教育。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上蹲撑、起立、挺身向前跳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跳箱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四、与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同行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例如:躲避球练习它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更多的机会而努力。而“两人三足”的练习则有利于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社会适应方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学习目标。因此,身为课时内容的安排者,在安排教学内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在锻炼中出现的情况,抓住机会,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记得有一次足球比赛的教学内容时,参赛的两队的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出现了“二比一”的局面。输球的队员觉得是场地影响了他们的成绩,心理蒙上了“必败无疑”的阴影,队员之间出现了相互埋怨的情况,甚至该队的部分队员都不愿意再将比赛进行下去了。在小憩间隙,我问该队的学生是因为地形的关系还是对自己、对自己的队员没信心?队员都认为是地形和同伴没努力的关系,于是我就让他们仔细查看两边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再观察一下各自队员的特性,同时检查队员的顺序安排上是否有什么不妥?结果他们发现地形其实没什么不同,但对方队员的人员布置上与自己的队却有很大的区别。我抓住了这瞬间的思想变动,一方面给他们讲足球的特点,强调全队团结一条心,劲往一处使是取胜的基础,使大家明白:只要有一个人松劲,集体的力量就少了一分,足球比赛是力的对抗,智的较量,场地即使有一定的影响因素,但只要肯努力,劣势也能成为优势。切不可把偶然的巧合,视为必然的结果。同时在技术上作了指点。决赛开始,双方都很努力,一时相持不下。但是由于事前对东边的队员作了较多的思想鼓动,大家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学生们高兴的又跳又叫的。在小结时,通过这一事实,我让学生自己去回想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在这次比赛中每个人所起的作用有多大?让学生自己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团结一致,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毅力是十分可贵的,同时只有同伴间相互信任、相互努力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学生听后心里都很信服,也明白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五、与鼓励表扬同行,激励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关爱,但同时也需要赞美。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尊重和赏识。当他们胆怯时,一句“你能行”使其信心倍增;当他们进步时,一句“真为你高兴”使其产生无比激动。有时候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赞美可以左右学生学习的情绪与积极性。
在一次抛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它的威力。记得那次课我宣布课时内容是:“实心球前抛”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嘟嘟囔囔的说着消极的话语,还有女生嘀咕着:“抛什么实心球?脏死了,又累,有什么好学的?”听到这些话我有点不快。但为了课堂的正常秩序,我只能装做没听见的继续讲解实心球前抛的技术重点。在讲解过程中我无心的提到“韩迪同学的腰部柔韧性那么好,一定可以抛的很远”,被我点到名的女生兴奋的问“真的吗?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柔韧好的?”看样子她关心的跟本不是实心球能抛多远的问题,她在意的是我的一句无心的夸奖,对她而言这是一种认可,一种荣誉。于是我趁势说:“你不信的话我们就来试试?也让男生看看咱们女生的厉害”。她高兴的答应了,其他的学生也被她的情绪所鼓舞,迫不及待的要我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还有学生嚷嚷着要比比谁抛的远。在练习、竞赛过程中学生们为了使自己抛的更远,用心的学习着实心球前抛的技术,反而忘记了实心球练习所带来的脏和累。课后韩迪告诉我:通过这次的实心球前抛的练习,她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了自信,以后不会再惧怕体育课了。可以说那次教学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明察秋毫”,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从小处着手,言教身传,循循诱导,正确利用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向上求好的积极性,随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