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正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要使体育锻炼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除了锻炼时应讲究科学外,还要重视生理卫生。下面谈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运动与喝水问题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排汗量增多,常常会造成体内缺盐,缺水而引起口渴的感觉。
这时如果不加控制的大量喝水,不仅会影响运动效果,而且还会增加胃、心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负担。运动后若喝水过多,可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而影响呼吸,不利于运动。同时大量饮水可使胃酸浓度降低而影响消化机能。大量喝水还会使血液中水分增加,从而可加重心脏和肾脏的工作负担。运动时及运动后即刻更不能吃冷饮,因为突然的冷刺激会使胃肠剧烈收缩而引起腹痛腹泻。
在运动时感到口渴不一定是体内缺水所致,往往是口腔咽喉部粘膜干燥引起的。用温开水漱口或喝少量的水就可以达到解渴目的,如果排汗过多,再补充水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些盐分。
二、运动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浴
激烈运动后常常会全身发汗,如马上洗冷水浴,对身体有不良影响。因为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血液从内脏器官流向肌肉、皮肤、使体内的物质代谢活动增强,产热增加,体温上升,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身体内部不断通过皮肤排汗向体外散发热量,此时的皮肤毛孔大部开放,如果马上洗冷水浴,皮肤及肌肉中的毛细血管会受到骤然的冷刺激而强烈的收缩,致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从而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剧烈运动后,立即洗冷水浴,很容易引起感冒、咽喉炎等病症。
在体育锻炼后,应作适当休息,并将身上汗液擦干后再洗冷水浴,如果条件允许,在体育运动后最好洗温水浴。
三、运动与吃饭的间隔时间
体育锻炼与吃饭的时间应当有一定的间隔,最好在饭后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后再进行体育锻炼。剧烈运动后,应该休息半小时后再吃饭。如果饭后马上参加剧烈运动,可使参加胃肠部消化的血液又重新分配,流向肌肉、皮肤和骨骼,从而会影响胃肠部的消化和吸收。饭后立即参加剧烈运动可以因为胃肠的震动和肠系膜的牵扯引起腹痛及不适感。
运动刚结束,体内的大量血液流向肌肉,而胃肠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因而消化吸收机能减弱,胃液分泌减少,如果立即进食也会影响消化吸收能力,长此下去还会引起胃肠疾病。
四、剧烈运动后不要骤停
剧烈运动后特别是以下肢为主的运动,在运动后不能马上站立不动。如果马上站立不动可出现头痛、面色苍白、眼冒金花、恶心、呕吐甚至可陷入半昏迷等一系列机能障碍症状。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发生了暂时贫血造成的。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下肢血管处于舒张状态,如果突然停止不动,中枢神经系统来不及调解下肢血管紧张收缩,于是大量血液流向下肢,致使回心血量减少,这时就会出现暂时性脑贫血现象,引起“休克”状态。因为这种“休克”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也叫“重力性休克”。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剧烈运动后的即刻,不要站立不动,而应根据情况做些慢跑及整理活动等,便可避免“重力性休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