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塘中学2019年阳光体育工作总结

鲁塘中学2019年阳光体育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周密计划   我校大课间能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的轨道,离不开学校课间领导小组细致周密的工作。本着教育性、科学性、全体性、创新性原则,我们大胆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下午分别进行。上午9:50—10:20,下午4:50—5:30。晴天和下雨天(或无法进行室外活动时)按教务处安排课表分开进行。上午的活动分为三个步骤:1.集合做广播操(10分钟)学生在《运动员进行曲》音乐中情绪饱满地走向划定的班级活动区域,在音乐节奏伴随下,轻松的律动中调整队列,并在抑扬顿挫的口号声中形体舒展、整齐划一的做着广播操。2.自由活动(8分钟)学生在节奏轻快的音乐声中跳大小绳、呼啦圈,趣味毽子等,这些有氧训练,既练习身体灵活性和眼手腿的协调能力,增强关节以及腰、颈、椎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增进健康,又促进身体良好的生长发育,可谓一举多得。3.走步(7分钟)按指定路线练习齐步走,并有序退场。这个活动过程细化到时间分秒必争、路线条理有序、人员分工分明。活动情况及时通报公示,信息反馈及时,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安全。   下午安排游戏或自主活动、呼啦圈、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要求:每4个班级活动同一内容,一周一次轮换。具体实施还在不断地摸索完善之中。   二、行动落实,常抓不懈,成果显著   为了做好大课间活动,我们学校特意安装了两套广播系统,以确保做眼保健操和广播操互不干扰。在开学典礼上进行启动仪式,做到教务处动员、宣读倡议,校长作该项活动的重要讲话,体育组作活动内容的介绍,并进行全员培训,如:活动内容、班级行走路线、班级活动地点等等,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保证了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力。   目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它在为学校提供素质发展的条件与时空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不断发展。首先,为配合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学校改进、增设了一大批体育器械,包括新的篮球架四个,以及一批单双杠、球类等;学校的面貌与硬件设施正发生质的飞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健身环境。其次,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养成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的体育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学生变得积极而快乐。第三,师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面对忽冷忽热变化无常的天气情况,学生患流感的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教师也变初期的“被动参加”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大年家都感到大课间对自己身体素质与精神状态的改善大有益处,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与时俱进,尝试创新,长足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仍在继续发现、研究和解决一个个新的问题。例如创设学校大课间的整体特色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之间有何关系的问题;如何在更有效的大课间中将体格与人格,生理与心理磨练有机融合的问题;开展实现以人为本、主动发展,使学生能在展示大课间活动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研究;开展室内大课间应注意什么等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化符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有信心奏响以快乐为主旋律,突出特色,强调主动与发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更新、更美的乐章。   我校的口号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让我们驾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驶向学生健康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