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团结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提高体育运动基本潜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拜城县团结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2018.11.12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一系列能体现学校特色及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用心参与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性竞赛活动,用心响应“阳光体育活动”活动,提高体育运动基本潜力,重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体生活,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总体目标

  1.在校园中构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各年级有比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局面。

  2.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学生每一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生活习惯,提升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大力推动校园体育赛事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校园中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王英  

副组长:何桂芝  

组员:全体教师、各班班主任、体育教师

四、措施保障策略

  1.坚持大德育观下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生动、人文多元、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2.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灵活、资料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阳光体育运动竞赛及训练合作。

  3.坚持体育教学改革与群体活动、体育竞赛协同发展,并把提高体育课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4.坚持推进公平公正的体育比赛精神与规则意识教育,树立学校体育达标争优创先的竞争意识。

  5.坚持项目管理的过程化控制与反馈(监控和检查指导或随机抽测),并适时与政教处合作共同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好督导评估。坚持体育搭台,教育唱戏,突出时代主题,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用心利用体育平台将学校的办学成果、教学理念及教学成绩向同行、向社会宣传展示,树立良好形象。

五、活动资料规划

  1.大课间操2018年大课间活动在总结持续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要实现两个突破,以此到达对整体大课间工作的推动作用。

  设想之一:在全校各班级之间开展课间操检查评比活动。

  设想之二: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室内操或教室操”评比,开展课间操可进行“菜单选取式”课间操操作模式,促进课间操活动更加科学化,多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更好地实现特色发展,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解决措施之一:继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抽检制度。强调大课间活动的常规化管理意识,强调大课间活动每一天都是迎检日,确实保证落实每一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

  解决措施之二:以大课间活动特色项目申报与检查评比为契机,推动学校大课间工作与教育教学理念和整体工作的整合,构成优质教育资源。(特色项目是指学校选定自己大课间的一项资料作为特色项目)

  2.课外群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模式改革)

  在传统体育活动资料如跳绳、踢毽等基础上,丰富资料与形式,创新活动方式,开展阳光体育与阳光伙伴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设想之一: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年级有比赛”的新局面,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

  设想之二:尝试开展阳光历奇体育游戏体验活动,在班级搞试点再在全校推广。

  解决措施之一:向典型学校学习经验并进行创新普及,为在全校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解决措施之二:透过教研培训、现场会等形式进一步普及花样跳长短绳的经验,促进全校一体化发展。

解决措施之三:对校园小型多样体育竞赛活动状况进行调研,并加强指导监督工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

六、工作要求:

  1.全校各班级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政教处在适当时候要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2.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方法,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活动基础建设,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不足,认真落实课程要求,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结合学校实际与特色建立,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寻找和挖掘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途径,使校园文化与课程活动、学生与体育老师关系共同和谐发展,构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

  4.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职责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