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我校从“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篮球项目为重心,普及足球项目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内部管理,努力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学校基本概况
我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1人,1名专职体育教师和2名兼职教师。学校运动场地3114平方米,有标准的篮球场地两块。成立以体育教师为主的体育课外活动小组,其中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毽球、跳绳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优质群体。
1、队伍管理。团结奋进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学校定期召开体育艺术教师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端正工作态度,重视并落实好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学校制定近期和远期体育规划,提出体育工作具体的要求和达成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以篮球项目为重点的体育工作计划;大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不断创新体育活动形式,确立篮球和足球项目为学校两项普及活动,通过大课间、体育课和每周三、五社团活动不断推进。
2、重视培训工作。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每周三下午开展针对足球教学研究的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提高机会,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到我校进行现场训练指导,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和我校实际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体育学科培训工作,结合我校体育发展需要在市院孙萍老师帮助下组织教师到市内体育活动开展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课时,定时按课程表上课,上好每节体育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按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要求,一、二年级每周每班4节体育课;三到六年级每周每班3节体育课。强化体育课安全管理,不断规范体育课堂,重视学生体能、技能训练。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体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主管校领导参与体育教研活动和听评课节数不少于6节。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在教学中,各教师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四、重视体育活动开展,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体育活动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形式之一。学校积极落实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每天上、下午统一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除了保证两操活动外,还根据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有计划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毽球队等校体育队的训练活动,100%学生参加每周的体育艺术2+1活动,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锻炼的信心,对加强学生体质,推动我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坚持规范操作,落实健康监测制度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即制定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计划,要求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体育老师牵头,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测试活动。经过体育组统筹安排全校9个班级300多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15%,良好成绩达到20%。
六、经费落实、保障有力
1、学校每年都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维修和保养,经费保障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并有专人负责体育器材,并对每年购买的器材进行登记。
2、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相关要求,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借出登记、管理制度。每学年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损耗有明确的记载。
3、为了保障足球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先后投入近6千元,购买足球门、足球及其它体育器村,保证足球等体育活动顺利开展,体育经费保障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4、发挥社会办学力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学校每年开展大型体育运动会,得到乡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人士的大力支持,为运动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生崇尚体育运动创设更加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