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四十三完全小学2017年体艺“2+1”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推进体艺”2+1“模式大课间活动进一步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享受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和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三、实施措施
(一)建立“五个“保障体系,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由胡辉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毛学国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协调各项工作,成立体艺综合指导组,设专业指导顾问,由体育、音乐教师组成,促进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并高质量完成各项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学校规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与副班主任老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体艺老师协助并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建立领导监督、体艺教师指导的制度。
3、时间保障。根据我校的实际,学校作息时间作相关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分为旱晨、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三个时间段进行,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
4、人力、器材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自己是活动者。体育组安排专人负责器材借还,做好记录,体育教师分组分区域负责器材的布置到位。
5、安全保障。学校制定阳光体育活动安全预案。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场地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正副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
(二)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
上午大课间活动、下午课间眼保健操按规定进行,早晨、下午的活动除时间、场地及活动内容有具体规定、保征外,在活动形式、空间上各班实行自主性和灵活性,各正副班主任和协助辅导老师可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活动项目。
四、大课间活动流程表:
时段 | 时间 | 活动内容 | 备注 |
早晨 | 7:30—8:00 | 晨跑 | 按冬季作息时间各班组织开展活动 |
上午课间 | 9:45—9:50 | 入场 | |
9:50—10:10 | 广播体操、武术操、器械活动 | ||
10:10—10:15 | 返回教室 | ||
下午课间 | (夏季)15:40—15:55 (冬季)15:10—15:25 | 眼保健操 | |
文体活动 | (夏季)16:35—17:00 (冬季)16:05—16:30 | 班级体艺活动 |
五、大课间活动要求:
1、全体教师必须人人参与大课间活动,各班指导教师必须同时到场负责组织管理学生有序开展活动。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正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少先队对保班广播操和大课间进行评比检查。
3、实施大课间作息制度,目的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4、全体教师切实提高认识,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017年9月
阳光体育监督电话:212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