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志名师工作室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12-14 13:25:04)

周远志名师工作室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12-14 13:25:04)

时间飞逝,在紧张、繁忙而有序中,2010年悄然而过。在这一年里,周远志名师工作室在市教研室主任刘晋、福田区教研员张仕宜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工作室老师共同努力,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订了工作室的2015年度计划

工作室据根据《福田区关于组建“名师工作室”的实施意见(试行)》,精神,本着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目的,特制定工作室的本年发展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工作室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要点和工作机制等内容。其中工作目标是使到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工作要点包括:制定成员本年自我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形成风格;积极从事科研,提高自身品位;实行导师培养和成员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制度;继续拓展博客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库。

为了落实好工作室的2015年年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工作室的活动内容,在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室2015年度计划。年度计划详细列举了每个月份工作室需要做的具体事项。例如:2015年1月举行举行深圳市福田区基础年级体育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3月份讨论工作室活动计划,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召开工作室全体学员会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内容。

二、继续强调工作室管理制度,以及今年工作室所做部分工作

为继续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特加强工作室管理。其内容包括:会议制度;研修制度;教育博客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及卫生制度;经费使用等。

由专人专项负责,策划、筹备、组织落实好工作室年度计划里明确要举行的每次活动。

从1月份工作室开始到现在,工作室举行的大型的,具有辐射全区影响力的活动一共有五项之多。

这五项分别是;

2015年1月19日工作室成员单秋、陶冶、罗伟老师在景秀中学进行了《初中体育课200米跑和素质训练》。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教研员张仕宜亲自指导,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2015年1月17日周远志工作室成员郭冠帆在上师徒结对总结课,本课得到孩子教师一致认可和欢迎。

2015年1月26日邀请专家黄镇敏老师前来做关于体育教学《永不放弃》的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及华富老师受益匪浅,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上好每节体育课是多么重要,如果每个体育老师都能全身心投入,那么中国学生的体质将会有个整体的飞跃。

 

2015年3月周远志工作室成员开会讨论如何进行福田区公益课题《体育课体验性教学研究设计》结题,以及材料汇总工作。

2015年4月5日周远志工作室福田区公益课题《体育课体验性教学研究设计》成果区级展示课《体验脚背外侧运球》,孩子们非常积极,能不断体验新的知识与技能,课题顺利结题。

2015年6月周远志体育工作室安排每位教师参加深圳市一课一名师活动并进行录课活动。

2015年7月与钟艳体育工作室一起进行体育教学沙龙,互相研讨互相学习。

2015年10月经过工作室集体努力有周远志老师主持成功申请区级课题《校园足球特色创立实践与研究》

 

 四、注重工作室成员的反思和成长。

过去一年,工作室通过“专题讲座”、“名师论道”等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强的优势,提供平台让他们分享几十年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一一呈现,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启迪,为他们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帮助他们站稳讲台,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同时也为年轻教师创设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平台,开办青年教师论坛和读书会活动。年轻教师们根据各自专业研究方向和兴趣特长,结合教学实际,定期举行讲座。

五、申报了工作室的研究课题。

工作室向省教研室申报了《中学历史科组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研究课题。工作室将这个课题主要细分为两个子课题。这两个子课题侧重点有所不一样:一个侧重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另外一个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个两子课题目前已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方面:

六、继续深化工作室博客为为网上交流提供了条件。

为了加强工作室成员的交流和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外宣传。工作室加强工作室博客建设:http://blog.sina.com.cn/s/blog_b0abfbc40102wc3f.html,定期更新工作室动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交流教学教研活动。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感觉到的是充实与快乐。名师工作室这个团队呈现着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青年教师在学习时学到了经验,得到了提高;名师在传授时发现了不足,补充了自己。同时缩小了名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距离,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名师也虚心听取青年教师的新的教育理念,工作室内形成了一股互帮互学、积极创新、共同前进的新潮流。正如工作室里有人说过:“通过与名师接触、交流、学习,觉得自己研究的脚步再不会停歇,觉得自己更要豪情满怀地学习、反思、践行。”

展望下一年的工作,我们充满信心。工作室里有这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青年教师,我们这个工作室一定会更进一步地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