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台湾之行 2015-12-05 17:09:52

有感于台湾之行 2015-12-05 17:09:52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小学  周远志


   2015年9月16日至2015年9月22日,福田区第四届高研班全体成员在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熊贤君、福田区教师培训中心曾宁教师的带领下,一行22人,对台湾的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参观和考察,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所到学校的团队都列队欢迎我们,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台湾民众对大陆同胞的热情和真诚,同时更感受到优质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继承和发扬。


   七天的行程虽匆匆,但感触良多,收获甚丰,既是一次文化交流之行,又是一次灵之旅。收获满满,感触良多。


听讲座


第一个讲座是9月17日上午,参观完国立台南大学以后,静宜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暨师资培育中心主任吴俊宪教授作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与展望》,本讲座共六大部分。


 


前言讲了十二年国教三大愿景


1.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


2.成就每一个孩子


3.厚植国家竞争力。


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教师面临的六大变革与挑战。


1.如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


2.如何精进教师教学技巧


3.因应学生程度落差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适性扬才


4.加强师资素质管理,如何透过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引导专业成长


5.规划教师在职成长,如何有效激励并结合教师生涯发展需求


6.推动教育优质化,如何落实课程教学革新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讲了师资素质发展的五项因应策略


1.“把每个学生带上来”的教改精神,在课程与教学中化为实际


2.教学设计与评量应结合能力指标,并了解学生学习困扰


3.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师专业发展评鉴,教师评鉴尽速立法


4.改善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推动教师生涯进阶制度


5.建立以学校为本位的专业成长机制,组成专业学习社群


第四部分主要讲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意义


1.评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2.评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3.评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迷思


第五部分主要讲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实施内容与方式


1. 研讨评鉴规准


2. 教师自我评鉴


3. 教学观察


4. 教学档案评鉴


5. 其他方式含教师晤谈及学生评鉴教师教学


6. 综合报告


7.专业成长计划


第六部分结语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引导教师反思和精进教学专业,以因应国民教育的变革与挑战。


以“正向”和“共好”的力量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总的感觉是用一双善意的眼睛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第二个讲座是9月17日下午参观完台南市归仁国中以后,屏东大学教育学系杨智颖教授作的《台湾中小学课程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部分台湾中小学课程发展趋势


1.朝向松绑的课程标准


2.以审定为主教科书制度


3.重视伙伴协作的发展策略 


4.强调以校为本的课程层级


5.重视重大议题的融入


6.其他课程议题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问题


1.课程标准在最高和最低间的取决


2.教师在课室中的课程转化与实施


3.师资培育机构配合课程改革的程度


4.学校课程的超载与重叠


5.大学、学校、政府的协作机制


第三部分是展望


1.强化教师课程专业能力与自主性


2.兼顾课程多元性与社会正义


3.重视不同层级的课程评鉴与研究


4.建构不同机构间伙伴协作的课程机制


5.重视整体性的课程发展(家庭、社区、学校)


总的感觉是互相扯皮,各党派各地方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诉求,没有统一的规化和标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参观学校


9月18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嘉義市志航国民小学,志航国小是一所有历史故事、有典笵可学习的学校,它原先是为嘉義机场空军官兵及职工子弟而设的学校,到民国56年政府为纪念空军烈士高志航先生的英勇事迹而更名为志航国小。刚一踏入校门,就是三幅地图,嘉義市----台湾 ----世界地图;还有伦敦、东京、纽约等的时间钟,让孩子从小就立足本地,放眼全球,可谓用心良苦,我认为少了一张中国地图,令人遗憾!


 


整个行程中最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一群孩子手拿竖笛,站在飞翔楼前的大穿堂台阶上,为我们演奏了迎宾曲。校长吴秋锋女士长相一般,穿者朴素,多次说到:请借各位贵宾的手,给我们孩子再一次的掌声,作为一名校长,一次次的给自己的教师和学生邀掌声,让人动容,体现了校长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从她看孩子的眼神和对自己教师的态度,不禁感叹:这样的人就是教师,这样的人就是校长。


 


吴秋锋校长是一位名校长,在《志航通讯》中写到:教育不是奇迹,教育是不断累积,教育必须一步一脚印,平日教学的引导启发,是在累积孩子的知识与能力,能力或能量累积够了,孩子就能发光发热,因此,教导孩子的历程中,耐心的“陪伴与等待”是很重要的功夫!同时强调教育最可贵之处在于传承,真善美才有被传承的价值,传承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共识的凝聚以及时间的淬炼。由此可见,吴秋锋校长不仅是一位可亲可爱的有人文关怀的校长,还是一位有前瞻的视野,有卓越才能的校长。


吴秋锋校长不但对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对老师也是赞不绝口,她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每个老师的长处,并不断地加以肯定,老师工作也是更加努力。


参观完校园后,在学校三楼图书室,举行了校园特色展示和介绍,图书室的一部分作为会议室,一室多用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四位小朋友以“志航能源,源源不绝”为题为我们介绍了本校的绿色环保特色,并作了“酵素的DIY讲解”。


两位教师与我们一起进行了互动,演示了翻转课堂的行动数位学习。


整个参观考察过程,安排的井井有条,充分展示了本校的特色。


值得借鉴的有:1.一室多用;2.环保教育;3.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无论是在那个小学,我看到的孩子脸上都充盈着轻松的笑容。在走廊里,孩子跟老师拉着手有说有笑;在图书馆里,孩子自由地坐在干净的木质地板上看书,看得入迷时,还自己比手画脚,童真而有趣。校园里的社团活动,有的孩子在操场上骑单轮车互相追逐,有的在打垒球,有的孩子让老师带着,坐在草地上画画,甚至还有在学高尔夫的,一切看起来那么自在,那么和谐。


    老师的脸上也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说话的语调让人感觉是开心而又柔和,时时能感染周边的人群。他们跟孩子的交流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经常看到老师搂着孩子交谈。当我们同团的一位校长询问上馆国小的一位教龄超过二十年的女教师她的工资待遇如何时,那女教师笑着说:“我的月工资是七万多台币,但孩子们从精神上回馈给我的更多”。她说这话时满足而又自信,那一刻,我看到她脸上写着为人师者的幸福感。


  也许是“爱”,也许是“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正如兴福国小校长卢素真在学校的网页里写到的“用心、用爱、用情来办教育;以爱护‘亲人’的感情,爱护学校;以经营‘家园’的行动,经营学校”。


二、台湾风土人情


 1、山美水美人更美


  此行我们领略了台湾的美景,台湾同胞的热情好客,台湾人的彬彬有礼。每到一个学校,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周到的安排、细致的准备。每天离开酒店时服务人员都会站在门给我们招手离别,讲话轻声细语,举止端庄国民素质较高。


 


2、提倡环保低炭生活


  台湾人很节约注重环保,在校园内装有用电监测即时看板,这是国家电力社监测各用电单位的用电情况,超过规定量电费将倍增。来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小镇,很难见粉尘。街上不大看见警察,却看不到有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更难见车辆为了抢时间而左冲右突不文明现象,遇到交通堵塞,大家各自在车里静静地等候,听不到喇叭声。街道边的修车店也是干净整洁的。保护环境的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公民的心中。


 


    七天的台湾之行,也许外表看不出台湾经济有多发达,城市建设有多漂亮,但她呈现出来的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浓厚的人情味、大街小巷的洁净清新,无不流淌着人文关怀的血液,处处展现着“以人为本,弘扬传统”的印痕。


  


   回到学校,第二天上午七点,我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上学,心里有一种


莫名的失落,同样是小学生,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台湾小学里孩子的那种轻松无


忧的笑容?我的孩子们,你们的笑容哪里去了?我该怎样才能找回本应属于你


的笑容?


  


   也许是由于我们的功利和短视,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所迷!孩子从一入幼儿园,便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童年,放弃了自 己灿烂的笑容,走进了没有生活情趣的知识学习之路。我们一直鼓吹“以人为本”,这便是我们的以人为本吗?反思我们的工作,不是在很多时候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笑容吗?虽然,我们可以找到千百条理由,来说明我们的做法是如何地为学生着想,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唯独却没有为孩子的当下着想。我们所谓的素质教育只是为了那形式化的操作吗?我们整天疲于奔命地应付那些无止休的各级各类检查有多少是真正为孩子当下的快乐成长而来的?


   哪个检查组来检查我们孩子脸上的笑容?当我们越是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便越是忽略了生长的过程,孩子也越远离快乐。


  孩子,我要怎样找回你们的笑容?


    最后要说这次台湾行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固有的教育观念和办学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我们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问题这几天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也许我们该放弃些东西,也许我们该找回些东西,也许我们要改变关注的方向,也许我们可以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