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法十六招 (2013-11-11 10:02:08)

体育学法十六招 (2013-11-11 10:02:08)

体育学法十六招

    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过程中,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技术阶段(泛化阶段),提高完善技术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熟练技术阶段(自动化阶段)。这三个阶段集中体现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尽快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它能起到缩短泛化过程,加强精细分化,迅速实现动作自动化的积极作用。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几种学习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直观形象法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以及体育学科本身的属性,采用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各项体育技能的前提。如同学在练习某体育动作之前,认真观察教师、学生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观看有关技术动作图解、模型、幻灯、投影、录像等,使之形成正确动作的表象,建立完整的技术概念。同时积极思维,找了动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身体练习打下基础,这是学习体育运动技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语言提示法

    是指学习体育动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用语言信号互相提示,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技术的一种方法。如跑是周期性的动作,某些错误动作会反复出现,在同学跑进时,某学生站在跑道旁,当出现错误动作时,及时提醒,发出信号,“王X 颈部放松”,“李X X 加大摆臂”,“张 X 高抬大腿”等,能迅速引起练习同学的高度注意,有利于错误动作的及时克服。又如,当某学生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动作后,喊一声“好”“真棒”,或在做动作的瞬间说一声“用力”“抬头”等,都能起到强化正确技术的积极作用。

三、想练结合法

    是指同学做动作之前,利用几秒钟时间,认真想一想动作要领,再现动作的表象,即“过电影”。从生理学角度讲,想象练习虽然没有进行实际练习,但同样可以使这一运动技能的暂时联系再接通,等于接受了一次强化,因此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巩固。当学生做完动作后,还要认真反思完成技术动作情况,进行自我反馈。也就是要经过“想-练-想”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实践证明,想练结合法在体操、武术等项目的学习中,效果尤其显著

四、口诀记忆法

    是指把比较复杂的体育动作要领,简化后编成有趣的顺口溜来增强记忆的一种方法。如把单杠单足蹬地翻身上动作编成两句话“屈臂摆腿腹贴杠,撑臂抬头向前望。”把少年拳第二套第九个动作“缠腕冲拳”描述成“抓住他人臂,旋劲往回拉,同时脚跺地,左拳冲向他。”把原地侧面投掷手榴弹动作概括为“蹬、送、撑、挺、翻、打”6个字。把排球双手垫球概括为“一夹、二插、三提臂”等。这样既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又便于记忆。

五、观察对比法

    这种学习方法往住被同学所忽视,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聪明的学生在自己做完动作之后,总是仔细观察其它同学的练习,虽然本身的肌肉活动结束了,但大脑的思维活动仍在继续,通过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对比,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供自己练习时借鉴。这也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认识过程,能减少练习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尽快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六、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既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于技术动作比较复杂的项目,多采用此种练习法。如学习鱼跃前滚翻动作,不能开始就学完整技术,应首先复习前滚翻;第二做两手逐渐远撑的前滚翻;第三由高处向下做前滚翻(体会两臂支撑屈臂缓冲动作);第四在前面放一障碍物(实心球、跳箱盖等)做从障碍物上面跃进过的前滚翻;最后再做完整技术的练习。这样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能收到良好效果。

七、条件限制法

   教学实践证明,在泛化和分化阶段,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同学练习时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常出现蹬地和伸展躯干不够以及出手角度太小的错误,这时可以在支撑脚前一步横拉一条约2米左右高的橡皮筋,让练习同学把铅球从橡皮筋上面推过去。初学蹲踞式起跪动作时,同学中普遍存在着上体抬得过早的错误动作而影响起跑后的疾跑,这时可让同学拿一长竹竿站在练习者后面,使竹竿沿练习者后背斜向前方伸出,限制起跑后上体过早抬起,也可在起跑线前设一定高度的标志物,使学生蹲踞式起跑后低头跑过去。再如让有“八字脚”毛病的同学反复踏线跑等。总之,利用条件限制法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效果十分明显。

八、心理调节法

    在中学体育教材中,纵箱分腿腾越和跨栏跑是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两个典型项目,学生常常不是由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是因怕跌倒摔伤即产生了心理障碍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同学本身应首先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即稳定一下情绪,树立练习的勇气和信心,去掉“怕”字,大胆实践,必要时也可暂时停止练习。其次是使用一些辅助器材,采取降低练习难度,变换练习条件的方法来消除心理障碍。如可用“山羊”代替纵箱练习;用橡皮筋代替栏板,并适当降低栏高,缩短栏间距。第三是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厚海绵垫,注意同学间的保护和帮助等。

以上这些都能起到良好地心理调节作用,经过一段练习后,待心理障碍排除了,再恢复正式练习。

九、外界助力法

    是指同学做练习时,借助外力的作用来体会正确的肌肉感觉和形成正确技术的方法。这种外力通常是指同学间的帮助。如推铅球在做出手动作时容易出现左肩后撤的错误动作,这时可让一同学站在投掷者一侧,待推球出手的瞬间,用手顶住练习者的左肩,以帮助其体会本体肌肉感觉,掌握正确技术。又如做低单杠翻身上动作,初学时由于屈臂摆腿不充分,造成腹部离杠臀部下垂,导致动作失败,这时让一同学站在杠侧,用手托、推一下练习同学的臀部,帮助其完成动作。此外使用外界助力法进行练习,还能起到保护作用,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十、辅助强化法

    辅助强化法是体育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是指在学习动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泛化”阶段,利用辅助器材做一些有利于体育技术动作完成的练习方法。尤其是在技术动作难度较大的项目中,多采用此种练习。例如:学习俯卧式跳高,助跑起跳是整个动作的重点,同学可以做3-5步助跑起跳,用摆动腿触高悬物-吊球的辅助练习,能更好地帮助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强化正确动作。此外还可在跳马上做俯卧式杆上动作模仿练习,进一步体会俯卧姿式的空中感觉。再如利用肋木做跨栏跑中起跨腿与摆动腿的模仿练习,效果也较好。

十一、变换环境法

    学生在操场上进行耐久跑练习,单一动作的反复重复,常感到枯躁无味,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过早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如变换练习的环境和形式,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例如:定时跑、匀速跑一般都在跑道上进行,若改变练习环境做各种图形跑、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同学练习感到新鲜有趣;又如把重复跑、变速跑变成等距离接力跑和超人变速跑的形式进行,并适当增加竞赛因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十二、自我控制法

    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如运动负荷小,对身体刺激作用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相反运动负荷过大,易产生过度疲劳,对健康不利,因此学生在体育锻炼时要学会自我调控,即用测脉搏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练习强度和运动量。如进行耐久跑练习,一节中等强度的课,心率可控制在120-140次/分。由于学生在心肺功能、身体素质上的差异,也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练习强度=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X60%,据研究认为,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上,机体的吸氧量可达到最大值的80%左右。调控的方法有:①改变练习手段,增减练习内容;②改变练习数量,增减练习次数;③改变练习密度,增减练习间隔时间;④改变练习强度,增减动作难度、幅度和速度等。

此外练习结束后还要学会自我放松调整,尽快消除疲劳,这方面容易被同学忽视,机体消除疲劳的方法有:①自我按摩,被按摩的部位要尽量放松。②热敷,可用暖水袋和热水,在冬季使用效果更好。③沐浴,一般水温控制在32℃-40℃为最佳。同时还要注意心理放松并适当补充营养等。

十三、技能迁移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间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表现为原有的运动技能可能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当同学学习几种运动技能时可以彼此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有助于原有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完善。这种良好影响叫正迁移。与此相反的叫负迁移。如学习游泳时,先学自由泳后学仰泳掌握就较快(正迁移),相反在体操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单杠挂膝上动作之后,常常对学习骑上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即负迁移。

根据这一规律,同学在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利用正行动原理来克服负迁移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注意合理安排项目间的练习顺序,争取把动作结构基本相似的练习编成一组,使之产生正迁移。其次是在学习一些容易相互干扰的动作时,一定要在熟练掌握一个动作之后,再学习另一个动作,这样可以避免产生负迁移。总之利用正迁移法进行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十四、音乐伴奏法

   近几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伴奏法已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是:优美的旋律能激发同学的情趣,使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大家在清晰、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做练习,能消除由于运动出现的单调感和疲劳,能进一步陶冶情操,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音乐伴奏法多用于韵律体操、健美操、集体舞等练习,同时也适用于节奏鲜明的其它运动项目,如跨栏跑、跳高的助跑起跳等。同学在选择音乐伴奏法练习时,需注意以下三点:①音乐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节奏、速度相一致。②致音乐的风格、力度与动作的风格、力度相一致。③音乐的乐句、乐段、乐曲与动作的节、段和套路相一致。

十五、分级竞赛法

   分级竞赛法一般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某项运动技能后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此种方法能较好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加强教学针对性,同时又引进了竞争机制练习效果较好。具体做法是:首先按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划分成甲、乙、丙、丁(好、较好、中、差)几个组,然后在练习时区别对待。例如:跳高过杆练习,甲、乙、丙、丁4个组可分别跳跃不同高度即1.20m、1.10m、1.00m、0.90m,当某组学生在某高度上连续跃过3次,即可晋升到上一高度组(由乙组到甲组),否则连续失败3次,即降到下一高度组(由乙组到丙组)。这样同学练习兴趣十分浓厚,你追我赶,勇攀高峰,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十六、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多用于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也有的把一个完整技术划分成几个部分,采用循环练习的形式学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一次课中,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能加大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有效增强体质;能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下面介绍一组发展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

同学在练习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预先确定练习的次数与时间。②要保证练习的动作质量。③组长要组织好学生及时轮换。

除了以上谈到的学习方法以外,还有心理暗示法、条件作业法等,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总之同学在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要根据课的具体任务,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以及练习者本身的心理、身体状况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或几种练习方法,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