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艺术
摘要: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政治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因此必须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本文试图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于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可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1、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比起专门的德育课说教和其它学科的德育渗透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第一、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相互接触、相互比赛、相互合作、克服困难等具体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既有利于同学间的相互感染共同进步,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思想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更具有感染性和时效性。
第二、体育学科是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体育教学,也必须接受道德品质教育。
2、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意志品质等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见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顽强刻苦地学好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而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育内容,并结合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特点,确立教学中的具体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
其内容主要包括: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以及集体荣誉感教育。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体育目的任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巨大成就、大型国际比赛简介等等,应列举一系列生动具体、激动感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道德教育
其具体内容包括:遵守纪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教育。应利用体育教育的有利条件,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行为准则。
3、意志品质教育
其内容包括:勇敢、果断、沉着、机智、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等教育。这是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应在各个教材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挖掘教材的教育潜力。
4、综合教育
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纪律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劳动观念教育等等。体育教学在建立健全课堂常规、理论教学中有利于渗透这些教育内容。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讲解诱导,语言激励法
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容易为学生接受。例如在进行体育目的任务教学时,可结合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生动自然,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及时地进行语言激励,并以正面激励为主。
教学案例: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往往会有不少的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山羊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其次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据此进行诱导鼓励,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抑感。
2、寓情于趣,实际锻炼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身体活动,并且通过富有情趣的多样化组织来巩固技术技能。学生在积极的身体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困难,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案例:例如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包含很强的道德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技术教学经常伴随着克服困难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竞赛中的情境氛围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相互学习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3、无形感召,表率楷模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是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体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表率,激励和启迪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发展的无形感召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最终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
4、行为感化,修养指导法
体育教学的感化教育要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行动影响。例如在进行队列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尊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同时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可见,体育教师既要重视自身言行的感化指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班、组集体的教育影响,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5、典型示范,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有较强的控制作用,能暗示人依照榜样的言行去做人,自觉控制那些不符合榜样标准的动机和行为;它有极好的调节作用,能教育人在遇到干扰时按照榜样人物的样子,排除干扰,重新调整自己的行动;它还有很好的矫正作用,能使人从榜样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错误、缺点、弱点,进而下决心加以改正。因此,榜样示范将抽象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化、具体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更富有感染力。
体育教学中运用榜样的示范,首先要注意选取榜样的先进性。榜样的激励教育作用正是来源于榜样的先进性,是给人以激励的闪光点。其次,要注意榜样事迹的真实性,可感性。树立的榜样最好是学生周围的或者是体育圈内的,例如王义夫在奥运会上战胜病魔坚持比赛的事迹教育学生,学生会感到生动感人。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先进典型和良好道德表现,及时宣传,提高榜样教育的效果。
结论与思考
体育与德育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转变唯技能论的观念,改进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育人”,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丁顺令.鲍菲.体育教学中如何教书育人.哈尔滨体育学院报.1999年第2期
2、杨兆军,魏红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教学》,2000年,增刊:28
3、 刘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1999年,第21卷第2期:72-73
4、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析,《体育教学》,2001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