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中心小学2016工作方案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深入推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拼搏向上、公平竞争、追求发展的精神,促进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从中受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绿色、实践、和谐”为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在全校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着力抓好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突显排球、足球、舞龙运动的精神文化,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进一步推动和谐、健康和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组织机构

为全面有序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使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部署且落到实处地展开,学校成立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脚踏实地地开展活动,争取学生喜欢积极参加。

  长:洪成桂

副组长:王冬喜、汪细民

  员:冯春苏、胡慧珊、江卫珍、詹婵娟、汪林菲以及全体班主任教师

职责与分工:

洪成桂:主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工作

王冬喜:负责“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安排工作,主要承担“阳光体育运动”的安排实施,检查相关活动的执行情况

江卫珍:负责拟定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教师的安排

冯春苏:负责安全、后勤保障

詹婵娟、胡慧珊、汪林菲、体育教师以及班主任:协同教导处做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制定,组织好相关活动

三、总体目标

1、通过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常态化。

3、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强健学生体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阳光体育运动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使学生体质健康指标逐年提升。

3、坚持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差异相结合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运动和体育训练,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4、坚持体育教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5、坚持“健康第一”和保证安全相结合原则。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实施措施

1、营造浓厚的“阳光体育运动”氛围,逐步形成学校体育文化

1)、通过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窗、电子屏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2)、开展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绘画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和内涵。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达标争章,评比阳光少年、阳光班级、阳光家庭、阳光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活动,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1)教导处每学年安排课时表,开足开齐体育课,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锻炼时间排入学校课表。

2)重点抓好早操、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外活动与比赛等工作,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将课外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3、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1)、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测试,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并按时完成上传工作。

2)、体育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质测试的项目及标准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提高水平。

3)结合体质达标的项目及标准开展群体竞赛活动,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4)做好体育科目测试,坚持和完善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学校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制机制。

4、认真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组织、帮助和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加强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做到持之以恒,争取优异的成绩。

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春季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冬季三跳比赛等,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生在锻炼中不断成长,获得对体育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培养“阳光体育”特长生。学校要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和管理,保证社团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要组织进行社团活动考核,保证活动的质量,积极组织社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促进水平提高,激发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4)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使全体师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5. 开展学校“阳光体育”研究,提升创建水平

   学校设立“阳光体育”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探索管理、活动开展、提升活动水平和文化氛围形成的规律,促进学校“阳光体育”的有效性。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学校领导和全校教师要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坚持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发展。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高度重视组织班级“阳光体育”,认真落实学校“阳光体育”各项措施,大力开展班级“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

2.组织保障:成立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阳光体育”的规划、计划、活动组织、活动考核等工作。

3.制度保障:建议“阳光体育“课程制度、活动制度、评比制度和考核制度,从制度上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阳光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经学校教代会通过,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意志。

4.经费保障:保证“阳光体育”经费投入,改造、维修、增添体育设施,配足齐体育器材,有活动经费确保“阳光体育”正常进行。

5.安全保障:建立“阳光体育”安全保障制度,落实责任,经常检查提醒,科学活动,把运动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