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姜堰被列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这对姜堰的小学生无疑是一大福音。得此信息后,我校立即向教育局、体育局申报成为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学校成立了校级足球社团由我担任,现将几年来社团的活动情况回顾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接到校园足球活动相关文件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为确保我校校园足球活动有序的开展,学校迅速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为组员,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宣传,氛围浓厚

  几年里,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活动宣传的力度,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标语,广泛地传播“快乐足球”这一的主题,营造足球运动的氛围,唤起师生的关注,扩大了校园足球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落实活动,认真组织

        在社团建设开始,我们边做边探索,从三个一入手。第一,每周定一节课为社团活动时间,用于教师技术指导,对抗训练;第二,每天一训,利用大课间或阳光活动时间进行体能训练;第三,每月一赛,除了上级组织的比赛外,我们社团坚持每月一赛事,有校长杯班级赛,有与兄弟学校社团的友谊赛。常态化的训练培养了社团球员们的球感。探索出适合儿童的校园足球训练的模式:一是训练中知。讲授基本技法,让学生理解足球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二是游戏中好。以游戏组织练球、接球、传球,让儿童在游戏中轻松习得传接球的基本技法;三是比赛中乐。赛前的握手互勉,进球瞬间的激动,合作成功后的欢呼,艰难获胜后的心酸与幸福的交织,比赛结束后向观众的致谢,让学生有“天下之乐,何如此”的感悟,浸润“有朋自赛场来”的快乐和竞争中的成败思想。每一次比赛,我们都精心组织,特别是校际赛,我们做到服务到位,热情迎客。赛场上,虚心学习,及时吸纳。作为参赛方,我们诚信参赛,充分发挥,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先后与东桥、张甸、梁徐、靖江实验小学等多所小学开展校际联赛。同时,我们组织邀请赛,为小队员们拓展技艺切磋的平台,丰富他们的赛场经验,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四、立足成绩,脚步不停

        2011年,首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赛,我们参加并获得男女组冠军,接踵而来的2011年、2012年“市长杯”冠军的获得,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了。我们向足球的内涵求发展,文化拓展,以球塑人。我校充分挖掘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拓展足球文化,彰显足球的育德、启智、怡情、健体等方面的功能。我校相继开展:一是启动校园足球洗礼,开辟一专用教室,四周设置足球架,上面摆放各级球星曾经踢过的球,墙壁四周充斥各类球星的赛场风姿,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心灵的洗礼,同时埋下一颗挚爱足球的种子。二是主题写作、绘画,“我心中的足球”。稚嫩的文字、充满童趣的画面之中透出的是儿童心目中独到的“足球”形象,自由无拘的创作过程中荡涤了学生对足球的挚爱,爱屋及乌的效应,缔造了“球”与“人”的和谐,和谐的意境中,学生自然会忘却踢球之艰辛,会忽略同学之间偶有的摩擦,会有“中国足球,世界第一”的信念。三是编写校本教材《绿色足球》,记录小队员们的赛场风姿和他们在绿茵场上的童言稚语,让教材更具可读性。

        2011年以来,我们的校园足球社团走过了困惑与犹豫,最终坚定不移。此间,我们听到的是专家、领导的指导、鼓励与赞誉,赢得的是家长的认可,捧回的是奖杯、证书:2011年、2012年男女组蝉联“市长杯”蝉联冠军,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姜堰市(区)校园足球先进集体一等奖第一名、2015年在区长杯中六支队伍荣获五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此行的路上,我们且行且思,校园足球的走向愈来愈清晰: “以球润心,润泽灵性;以球励志,育德怡情;以球习文,健体养性;以球会友,传递友谊。” 让校园里多几分灵动,少几分狂野,多几分忍耐,少几分任性。让 “球”和“人”和谐共生,人与人默契而不失竞争,竞争而不失协作。让童心在绿茵场上展翅飞扬。

                                                                                                             姜堰区罗塘小学校  李清华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