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融合 多措并举 促进发展

实施“体艺2+1项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使少年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发展一项艺术特长,从而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体艺2+1项目”自2012年起在我校开始实施,我们通过科学谋化、精心组织、多方融合、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下面,就我们学校“体艺2+1项目” (以下简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一、项目实施与体艺课程融合,夯实体艺基础

课堂教学是落实体艺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体艺2+1项目”的第一重要环节。为此,学校从师资建设、课程实施、考核评价三方面着手,有效推进体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夯实学生体艺基础。

1.加强队伍建设,抓住关键

做任何事情,人都是关键因素。“体艺2+1项目”的实施同样需要人,需要有专业素养的人,简单地说就是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是在项目实施初期,我们学校全校共有3名专职体育教师,2名专职音乐教师,2名专职美术教师,远远不能满足体艺教学的需要,部分班级的课程只能靠兼代。“强行兼代只能耽误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招募体艺人才。从2012年起,我们不断招募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到校,参与体艺教育辅导。到现在为止,我们共有体育专职教师及辅导员11人,专职音乐教师及辅导员9人,专职美术教师及辅导员7人,满足了体艺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强化培训。人才招募到校,我们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对这些人员进行了入职培训,从常规做起,一带一,手把手地教。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县局和其它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共计200多人次,从而解决了“人”的问题。

2.规范课程实施,筑牢根基

为加强“体艺2+1项目”的实施,打好学生体艺基础,学校从规范课程入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并通过领导包组、推门听课、随机检查等方式杜绝挤占现象的发生。除加强课程管理外,我们还从课堂教学入手,紧盯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育组以“游戏教学”为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儿童游戏相结合,将枯燥的体能技能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丰富的游戏中快乐成长。音乐学科以“唱童心 舞情怀”为特色,唱舞结合,并辅以器乐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美术学科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理念,将观察与实践相结合,将模仿与创造相结合实施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3.强化评价考核,突出效果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的音体美课程被边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素养被忽视,音体美教师的教学成果被抹杀。为此,我们从评价入手,实行质量监测制度。一是将音体美课程评价与考试科目的评价放在同等位置,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整体素质和教师的学期考核;二是制定科学的评价办法、统一的评价标准,严密组织实施。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基础知识检测、技能测试、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对于教师的考核,由学校的考核评价组统一组织实施,采用的办法均是现场抽项目、现场抽学生、现场测试,计算的办法和考试科目的计算办法相同。这样通过评价,引领了教学方向,凸显了教学效果。

二、项目实施与常态化的活动融合,激发参与兴趣

多年来,我们把社团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分别作为每周和每天的常态活动去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秉承“自由选择、人人参与”的原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社团活动作为我校“生命教育”特色的一个亮点,从2010年开始进行,到现在走过了6年的历程,6年的时间里,社团总数从28个增加到48个(其中有足球、篮球、羽毛球、毽球、花样跳绳、田径、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体育社团16个,有合唱、器乐合奏、小提琴、葫芦丝、古筝、吉它、书法、绘画、手工等艺术社团23个),辅导教师从本校教师拓展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组织人员(有足球协会、围棋协会、乒乓球俱乐部、社会艺术学校等人员),活动的区域也从学校走向了校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也日趋成熟。社团活动每周五下午1-2节课时间进行,全校联动、全员参与,固定人员、固定场所,每个社团的活动都严格按方案实施,按教材训练,按标准评价。活动中,孩子们有的飞奔在操场,有的静坐于画室,有的引亢高歌,有的挥毫泼墨,各得其乐。不经意间孩子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艺术素养得到提升。

如果说周五的社团活动是一周中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那么上下午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活动就成了孩子们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上午大课间进行眼保健操、广播操、校园啦啦操。每当啦啦操音乐响起,孩子们手持花球、踏着节奏、舞动着优美的身姿,显得英姿飒爽。下午大课间进行眼保健操、集体跑步、主题活动。跑步时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体能。主题活动中,足球画着优美的弧线、篮球应声入网、毽球轻盈飞舞、跳绳飞快地从脚下穿过……孩子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三、项目实施与系统化的大型活动融合,彰显个性特长

每月一次的大型活动是我们学校的传统,多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推动着体艺工作蓬勃发展。元月份的“迎新年文艺展”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歌曲、器乐、书法、相声、小品、情境剧等异彩纷呈;四月份的“体育节”由学校组织,有全体学生参与的跳绳比赛、有低年级进行的趣味活动、有高年级进行的对抗比赛;五月份的“艺术节”由学校组织,分年级参与,有年级文艺汇演,有学生申报进行的个人才艺展示、学生个人的书画作品展;七八月份的“暑期综合实践活动”、十月份的“科技节”、十二月份的“冬季田径运动会”等为学生发展搭建了舞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全校性的大型比赛,内容包括:广播操、拔河、跳绳、踢毽子、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无论是大型活动还是全校性的比赛,我们均设置奖项、颁发获奖证书,不断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并逐步提高水平,彰显个性特长。

四、项目实施与过程评价融合,促进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对于我们实验小学来说,逐生逐项评价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此,我们将项目实施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一是证书评价,平时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或全校性的比赛,我们都根据学生的表现或比赛成绩颁发证书,这些证书可直接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二是常态活动评价,社团活动作为我校的常态活动,每学期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也可直接作为项目评价的依据。三是数据评价,每学年学校都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也可作为项目评价依据。除此之外,我们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申报项目的现场评价。这样的评价办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起,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体艺2+1”等级证书,每个项目一个证书,两个阶段水平共6个证书,集齐这6个证书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是学校为学生颁发义务教育证书的必备条件,这样也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五、项目实施与校外活动融合,养成良好习惯

“体艺2+1项目”是以学校为主进行实施的,但学校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学生在校活动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将项目实施与校外活动融合,让家长参与、让社会参与。每年寒暑假放假前,我们都开家长会,让家长认识孩子参加校外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家长陪伴孩子活动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长假期里每周至少陪伴孩子参加两次活动,假期由家委会组织的班级亲子户外活动必须参加。同时鼓励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长期的系统的校外培训活动,以提高运动技能,提升艺术修养,并养成良好习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桃李芬芳。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我校已连续17次获 “校长杯”,县运动会的纪录仍有9项被我校学生保持着。在各级各类的棋类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了骄人成绩,2012年晋城市少儿围棋大赛中我校三名学生组队获一等奖,2015年山西省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中,我校五、六年级组获团体第3名,其中张译伟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业余3段称号。每年的阳城县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多项艺术节目获第一名,其中2014年我校的《上海叫卖小调》获晋城市第17届学生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一等奖,2015年器乐合奏《红领巾飘起来》获晋城市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同时,学生个人获奖也不计其数,王晨瑛的书法作品在第七届奥林匹克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比赛中获少儿组铜奖,郑梓越的舞蹈获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的第十五届上海世界青少年“金玉兰奖”……成绩的取得只能说明过去,在以后的征程上我们将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谱写实小教育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