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相关要求,我校从2015-2016学年度开学之初就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和讨论《意见》。提出今后要把《意见》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引领和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加强评价监测,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二、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崇国
副组长:徐兆民、胡基忠、谭长顺、隋邦属
组 员:金强、张显贵、李林、栾先礼、周明元、巩志胜、季斌、宫涛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1、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
严格落实每周两节体育课一节足球课。成立以分管副校长谭长顺为组长,李延乐、于德娇、付正江、金强为副组长,巩志胜、周明元、宫涛、季斌为组员的体育教学工作小组。体育工作小组对体育课进行统一调度,任何人不得挤占体育课、课间操和1小时活动课时间。建立体育课出勤反馈制度杜绝“放羊式”管理,每节上下课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两次点名,将缺勤名单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实现对学生的无缝化管理,确保每名学生都接受体育教育。
制定即墨一中体育教学制度,通过规范课堂流程,统一教学内容来规范体育教学。每个年级每节课之前要结合我校山东省田径传统项目相关要求,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础,组织统一集备,确定统一教学内容。并根据各班级不同特点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
结合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力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指导文化课偏弱但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加强体育专业学习和训练,通过体育特长考取理想的大学,每年都有40余人通过理转体升入高校深造。
2、强化课外锻炼
扎实推进阳光强体亮眼工程,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结合我校活动区域不足和季节变化的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即墨一中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夏季方案—夏季趣味小组活动”和“即墨一中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冬季方案—冬季长跑活动活动”两套方案。夏季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10多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指导开展活动,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冬季长跑活动方案每天下午让学生进行2公里长跑活动来达到学生的活动量。
针对前期五个班级组成一个方队的课间操跑操模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改变课间操上操模式采用每班一个方队,高一高二对跑的形式来拓展上操空间,使课间操质量不断提升。寒暑假期间通过“即墨一中学生寒暑假指导手册”为每个学生安排合理家庭“体育作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三、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
3、完善竞赛体系
成立即墨一中课余训练领导小组,制定了即墨一中运动队训练制度、运动员守则、教练员守则规范业余训练工作。学校将每年9.29定为即墨一中体育节开幕仪式暨即墨一中秋季运动会,通过开展趣味性比赛、群体性比赛扩大学生参与度,积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比赛机会。结合1小时体育活动特点制订了冬季长跑活动方案,保证每名学生一天的活动量。定期举办篮球赛、即墨一中校长杯足球赛、排球赛等各项比赛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热情。
4、开展课余训练
我校共有田径队(包含投掷、短跨、中长跑、跳跃四个队伍)、足球队(男、女)、篮球队(男、女)、排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健美操队、武术队共13个训练队积极开展课余训练。为提升我校竞赛水平,开学之初通过了教练员聘任方案,对所有训练队教练员进行重聘工作,形成三年一聘机制提升教师战斗力。各队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寒暑假训练计划、节假日训练计划,不断提升学生竞赛水平。为此我校2016年获得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即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即墨市马山乐跑第一名,青岛市市长杯男子第六名,即墨市市长杯男子第一名,青岛市中学生排球赛男子第二名,青岛市中学生羽毛球第三名,全国、青岛市、即墨市健美操大赛均第一名。
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校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每年春季举行“即墨一中田径邀请赛”邀请全市初中学校参与比赛,为各初中学检验校冬训效果,积累比赛经验,迎接体育特长生考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得到了广大初中学校的热烈拥护,发挥了我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
5、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校体育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我校共有76个教学班,23名体育教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体育教师素养,学校大力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一年来先后安排体育教师40余人次外出学习。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考核条例,将体育比赛、体育升学、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到体育教师考核当中。保障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晋级等方面与文化课教师同等待遇。李林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即墨市名师,张显贵荣获即墨市优秀教师,巩志胜荣获即墨市师德先进建设个人,季斌、张建新、李文东、邢燕燕、赵丽等荣获青岛市优秀体育教师等荣誉称号。
6、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保障体育经费投入
为保障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我校每年投资5万元用于购置体育器材。目前我校建设标准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2016年政府投资2811万为我校建设综合楼和体育馆大力改善我校体育运动环境。
7、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利用阴雨天体育室内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上海应急处理和救护能力。每两周对体育运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学生。2016年学校出资2万余元为每名学生购买无过失责任险。在每次比赛之前为每名参赛学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五、加强评价监测,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通过将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起学生重视,进而自觉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通过每学期举行两次学生体质测试让学生清楚自身体质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来提升自身素质。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注重教体结合,完善竞赛训练体系,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保证我校各项体育工作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