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学生体质提升实施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结合我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建议,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计划,以及相关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二、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建立起校各部门协作、体育教师间合作、体育教师与班主任的配合、学校与家长的协调、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科学地锻炼知识,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毕业时,有95%以上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都能到达合格。

三、主要实施方案

1.建立健全每位学生身体素质的电子档案。每位学生在三年高中学习期间,共建立五份身体素质测试档案,如:1是在进校开学初进行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建立第一份档案;2是在每学年度结束根据期间的测试各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共三份电子档案;3是在建立每位学生不同时期的比较档案,并在每学年结束时公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和激情。

2.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认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我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结合高中课程改革要求和高中学生刚进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前几年课改的经验,采用在高一期间用传统行政班教学模式,高二、高三期间用选项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在高一期间,主要是以身体素质为主,普修各个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高二、高三的选修奠定基础,同时每学期必须上满三节体育理论课,教会学生制定简单的科学锻炼身体素质的计划和相关的注意体育理论知识;在高二、高三期间,每位学生必须选修两项运动项目,并能熟练掌握其运动技能,并能带领或指导其他同伴练习。制定“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和下午都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如上午是跑操和八段锦,下午则为校自编的韵律操和跳绳,保证学生的运动量;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加强了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次课外体育锻炼或社团活动,而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

3.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价制度。高中学生的体育成绩不再是单一的最终运动成绩,而是由个人的运动成绩、平时表现、自己运动成绩提高幅度、合作表现等几个方面共同组成,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比重将有不同的增长,从而增强学生锻炼的意识。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为了突出体育的重要性,专门分出一位校级领导分管体育,把握学校体育的大方向,指导和制定相关体育方针、政策;同时协调体育组与各处室和各年部的工作,使各项与体育有关的工作及时落实到位,定期就学校的体育工作进行会商,为体育工作找准方向,奠定扎实的基础。

2.经费保障

学校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经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确保日常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校各类体育运动队训练、体育教师培训等工作需要。支持建立学校阳光体育基金,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

3.督导监督

学校将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中弄虚作假或者工作不力的个人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学生体质康水平持续下滑,对应的体育教师将不得参加评优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