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构建设和谐校园、快乐校园、文明校园。
二、方案目标
实施“2+1项目”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内容和方法体系。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设置
1、体育类:
体操:艺术体操(形体练习)、健美操、体育舞蹈、跳绳等。
田径:跑步、跳高、跳远等
武术:武术操、太极拳、健身拳等
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板羽球等。
其他:踢毽子、皮筋、呼啦圈等
2、艺术类:音乐表演类:声乐、舞蹈
美术类:绘画、剪纸、书法等
四、实施对象和时间
1、 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本学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对象为1至6年级学生。
2、 时间:
l 每天上午大课间活动时间。
l 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文体活动时间合理安排“2+1”项目的训练。
l 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训练。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各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确定每个学生的两个体育项目和一项艺术技能作为培训内容,并将所有学生的“2+1”的活动项目于4月28日报教导处。
第二阶段 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检查“借鉴经验,自我培训”的原则。在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培训力度的同时,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专长的教师,以满足学生开展“2+1项目”的测评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
第三阶段 安排好“2+1”项目活动表,按计划定期开展项目活动,为学生拓展体育、艺术等技能营造良好的时间与空间。要有制度保障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和内容。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2+1项目”作为学校重点工作项目,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做到“两全四定六有”(两全即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体参加;四定即定时间、定项目、定器材、定教师;六有即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制度、有检查、有评比)。
组 长:马宏才
副组长:曹永荔 王志武 李红英
成 员:全校所有教师
体育类:组长 马亮
艺术类:组长 张琳
2、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及晨会、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意义。同时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成果,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学校坚持“眼睛向内,自我培养”的原则,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各课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参加课外文体活动辅导计入教师工作量,并根据实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4、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工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对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文体活动空间。
5、自主选项,突出主体.。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6、内外结合,通力协作。国家“2+1项目”共列出六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艺体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7、制定细则,分期达标。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先锋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细则》。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艺体教师对任教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艺体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考核小组每学年进行“2+1项目”的阶段性考核。
8、学科渗透,加强整合。“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六、活动情况评价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相关考核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制定《先锋“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试行)》。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和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美术作品收藏,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考级技能认定。
3、综合性评价:“2+1项目”的除了技能性评价,在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原有水平的测定以及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5、评价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评定由学校组织统一实施,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
6、个人材料的积累:对以纸制作品以及工艺品的材料注意平时的收集整理
(二)、对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纳入学期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