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跃进北路学校
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决定,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师资水平,依法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使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明显提高。
三、活动安排
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由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等组成。学校将学生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程表,认真组织实施。除区级以上组织的考试和学校期末(期终)考试外,其他考试(测试)一律不得停开体育课和停止体育活动。
(一)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每周3课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设。体育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完善教案,高质量地上好每节体育课。
(二)开展丰富的大课间活动。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5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并结合学校实际,自编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健身操或舞蹈等。每学年新生入学时要强化广播体操的教学和评比,使全体学生都能做好广播体操。组织好课间体育活动要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体育器材设施,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进行健身组合练习、趣味体育活动、游戏、武术操、跳大绳等,激发学生兴趣,确保人人参与。
(三)周密组织体育活动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活动。要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和内容,鼓励开展体育创新项目和特色项目活动。与“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相结合,在冬春两季安排学生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活动,严禁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确保学生跑步安全。体育活动课要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任课教师的组织、参与下,以班或小组为单位集体进行。
(四)坚持师生同活动、同锻炼。
(五)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学校根据场地器材条件、传统特色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丰富多彩的“达标争先”活动,形成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努力挖掘学校体育资源潜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锻炼项目、足够的锻炼时间和良好的锻炼效果。
(六)完善体育竞赛制度。积极组织参加市、区开展的综合性或专项性的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和体育艺术节活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制定阳光体育节活动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项项有特色”。
(七)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要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方案,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定期公告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学校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校长是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带头参加活动;班主任是学生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的直接组织者,带领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对课间、体育活动课、早操及各种体育竞赛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和专业指导,并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特色体育锻炼项目;其他学科教师要坚持做到不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要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积极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张运红
副组长:谭琴 王桂永 张成全 李登全 尹楠山
组员:全体体育教师 全体班主任
(二)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学校加大对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使学校运动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置达到《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设立高标准体育器材室,并安排专人对器材进行规范管理。并积极发动广大师生自制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的活动器材,创造条件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齐体育教师,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兼职教师须经专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5学时,并取得培训证书。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根据非体育专业教师自身的爱好、特长,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四)加强体育安全管理。组织与实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运动项目,开展相关活动。要建立完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过程管理,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情况、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核查、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学校监督电话:0816--2323720
(六)建立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学校将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情况作为班级、班主任、教师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与绩效考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学校每学年要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凡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省市该项规定的,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学校要召开教师会、学生会,通过校园网、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上级文件精神,让广大师生人人明白,深入人心,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氛围,促进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