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铜星乡中心小学校
2015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江油市铜星乡小学校,地处龙门山脉之边,紧靠素有“火药之乡”的老君山脚下的一所山乡小学。学校占地11000平方米,有8个小学班级,近300名学生,在编教职工34人,专职体育教师1人,兼职体育教师3人。现有水泥硬化200米跑道田径运动场地1处,内设三个篮球场地,1个排球场地和2个羽毛球场地,另有乒乓球桌7张;适量场外体育活动器械,体育器材按标准配备达标,达标率达100%,日常维护及体育设备设施更换资金基本得到保证。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是争取运动场地塑胶化。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年度内学校工作措施和取得的进展)
(一)教师配备和经费投入
1、为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配备问题,学校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要求,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配备了专业体育教师1人;选派兼职体育教师2人到体育院校进行提升培训。
2、年度内基本做到体育培训和日常训练经费的全额投入,保障体育运动费用全额提供无缺口,体育运动场地及设施的维修维护经费达到学校经费支出要求,确保体育教学工作及活动安全无事故。
3、对部份运动场地和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护理。最大限度地改善了学生运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年度内对篮球场地,排球场地进行了专项维修。
(二)制定措施,完善制度,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全面展开
1、坚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校学生体育活动安排理念,从作息时间上进行保证,通过住校学生出早操,无体育课当天,另外安排班上集体活动等方式保证学生在校活动锻练每天不少于1小时。
2、开齐开足体育课时,严格按照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3-6年级每周3课时的体育课时标准,开足体育课,对各年级体育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日常督导,严禁将体育课改作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当行为。落实学校领导及分管领导到班听体育课的听课制度,规定每学期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听体育课不得少于规定课时的工作制度。
3、积极落实和组织开展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坚持每星期每班不少于2个下午时段的课外体育锻炼工作机制。组建了学校体育运动队,坚持运动队的每日晨练和每周定期训练,成立了棋类,乒乓球等体育运动课外兴趣小组,少年宫活动开展有序。
4、坚持每学期举行1次以上的校级运动会,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市(县)级体育运动会,年度内先后参加了江油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大球之篮球联赛,棋类运动会,跳绳运动会和乒乓球运动会,参加市县级运动会所发生的费用由学校全额承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激情,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较高。
5、加大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创建和投入,每次在学校或其他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所有同学都进行了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学生 在校体育活动文化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练文化氛围,学生体质得到明显改善。参与晨练和校园球类活动人数逐渐增多,参与篮球锻练学生年龄逐年下降,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参与学校篮球比赛训练激情大为改善,一些运动苗子初步涌现出来。
(三)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管理落实
1、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牵头,教导处落实,艺体组主抓,结合学生体质情况,开展针对性训练,通过年度集中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年度测试,各项指标均有一定变化和提高,体质弱差生指标有所下降,肥胖儿指标略有增加,学生营养情况有一定改善。
2、学校体育工作自我评价优秀,取得成绩得到社会认同,社会效益得到彰显。
3、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得到强化,形成良性机制,并初见成效。
(四)因学校自身运动场地所限,学校目前尚未启动 “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场地水泥硬化,顾及摔伤等伤到学生难以被免。
(五)取得的主要业绩。
1、学校所举行的校内运动会,措施得当,18年来未有一起运动会安全事故发生。校园田径运动会上,每年均有学生突破校园运动会成绩纪录或接近纪录,2007年何加芳同学所创造的江油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女子800米纪录;2015年9月23日,吴鑫蓉同学再次取得该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此次运动会上雍圣楠夺得男子400米、800米第三名、第四名,谢豪取得男子跳高第四名。
三、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因师资原因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难以突破,取得进一步的成绩,学校篮球运动水平连续三年止步于前16强,未能实现突破,除学生队员选择上没有多选优势外,也存在着坚持校园系统性训练的关系(学校意识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提升慢,肥胖和体质弱学生多有显现(家庭及社会认识原因),学生运动机制还待改善和强化,不参与训练学生的后续督导体制未能跟进。
2、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不光是学校的事,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升等社会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全民参与,学生体质的好与坏,家长家庭责任重大,社会责任责无傍待。
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光有学校的投入,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解决运动场地运动设施的严重不足和滞后问题,非得国家、社会加大投入不可,别无他途。
4、就校园“三大球”而言,师资的投入和提升学校和主管部门可以一同改善,努力提升不是问题,面场地的改善和投入,学校是无能力进行的也担当不起。
5、就本校讲,学校体育运动已经起步,坚持下去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转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意识,我们也能做到,做不到的是体育教师自身不是机器,是人,也得要有体育人(体育教师)的尊严和社会认同。我们愿意付出,也需要得到相应的认同和有所收获,改善目前校园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和社会认同度,已经刻不容缓。
6、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和空话,要落实,非得从评价机制上动手不可!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