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镇白湖路小学2015-2016学年
“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和艺术活动器材,以“2+1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实施“2+1项目”的原则:
1、共同提高的原则:
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切实提高“2+1项目”的效率,艺体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实施“2+1项目”的过程也是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的过程。
2、终身体育的原则:
体育、艺术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推进“2+1”实施,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3、主体能动性原则:
学生是主体,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4、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5、同步发展原则:
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 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
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整合各种资源,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工作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1、探索项目与德育、素质发展的关系,挖掘活动内涵,研究活动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和体系, 拓展项目指导策略与方法,实施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探索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以及课内外、校内外互动关系; 探索活动项目实施标准评价体系(评价原则,评估方法及反馈调整优化的目标体系)。
2、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为学生构筑一个资源共享、平等、愉快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人文环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促进人格完善,增强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使知识、情感、行为和谐发展。
3、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科研能力,掌握活动设计、组织和指导方法、一专多能,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领导和教师。
四、成立机构
1、学校“体艺2+l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万延梅
组员:张春梅 姜燕 洪波
2、学校 “体艺2+1项目”指导小组
组 长:姜燕
组 员:洪波 张明 王峰 陈俊杰 申世英 石翠莲 刘超 杨梦娇 孙春霞
3、体艺课堂巡查小组
张春梅 姜燕 洪波 五、实施“2+1项目”的办法
1、以课程为载体,保障体、艺课程课时,在“2+1项目”工作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的需要,依托体育、艺术课程,对“2+1项目”进行课内外教育活动。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2+1项目”特长。
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 艺术类:培养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使艺术特长得到发展。
3、自主选项(社团),突出主体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艺体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5、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艺体教师对任教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艺体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考核小组每学年进行“2+1项目”的阶段性考核。
6、学科渗透,加强整合
“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五、实施项目
在开足、开齐体艺类课的基础上,深化体艺课程改革,立足课堂。
体育项目:跳绳、武术操、速滑、乒乓球、足球、篮球、短跑、跳远。
艺术项目:课堂乐器、手风琴、合唱、舞蹈、歌唱、律动、儿童画、剪纸、书法、版画、手工、线描、速写。
六、时间安排
1、体育课、艺术课:按照课表安排的课时进行学习。
2、大课间:阳光体育主题活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
3、社团活动:星期五下午5 :10-6:30
4. 课余时间:学校代表队及各训练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
七、“2+1项目”的教学评价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社团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相关考核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进行评价。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和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美术作品收藏,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考级技能认定。
3、综合性评价:“2+1项目”的除了技能性评价,在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原有水平的测定以及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A优秀(90-100)、B良好(70--90)、C及格(60--70)。
(二)对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纳入学期考核。
体艺组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