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中的体育弱势群体

关注小学生中的体育弱势群体


一、小学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表现

1自卑心理。小学生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只有小部分学生,因体型过胖、过瘦、协调性不好等,不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体育活动蹑手蹑脚,课堂练习时不积极,不努力,课外活动时间更是难见踪影,偶尔出现也仅仅充当一名观众,去欣赏同学们的体育行为。由于平时不练习,他们在体育课中,担心不能很好地完成体育动作,从而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运动,因此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自卑心里。  

2怨天忧人。有的学生也比较喜欢体育活动,但由于练习缺乏连续性,学习时不求甚解,没有耐心或者练习的方法不当,没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在个体和集体练习中找不到动作规律,不能与同伴密切配合,自行其事。有时在动作练习中还一味的顾及情面,只想成功,畏惧失败,若有失误,就埋怨教师的教法不当,指导有误,责怪同学的配合不力,有的还把失误的原因归咎于对器材的不适,甚至光线和风向等。  

3逃课现象。这类学生并非身体素质差,而是思想认识步入误区。他(她)们认为小学生只要学好文化课,能考入重点中学。至于体育课无需认真,对教师传授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不以为然,不愿刻苦训练,以至每节课都欠债,长此以往,在体育课上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消极地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有的家长也不主张孩子上好体育课,因此这些学生视体育课为儿戏,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轻视体育课,最终是什么体育项目也不会,什么体育活动也不参加,体育课也不愿上。还有的学生上体育课时佯装生病,这些现象有悖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4胆怯行为。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学生家长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活动,不愿看到孩子一身汗一身灰的样子,担心孩子在运动中受伤,因此这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缩手缩脚,很难达到锻炼效果;其二,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加之自己又不主动锻炼,致使身体素质和协调性都较差,难以完成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动作,如单杠、跳马、垫上运动等,所以教师在传授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时,这些学生总是躲躲闪闪,这种心理障碍,表现在行为上,就出现胆怯现象。  

5焦急情绪。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把体育与健康课纳入达标科目,由于部分学生平时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成绩不太理想,生怕受到教师批评和家长责怪,所以,在体育课中表现出焦急、抑郁、紧张的情绪,以致动作变形,经常受伤,形成恶性循环。  

二、做好小学体育弱势群体工作的几种措施

1追根溯源,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目前小学体育弱势群体的比例不断攀升,究其原因多种多样,要改变这种现象,仅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在小学生群体中,造成体育弱势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营养过剩造成肥胖,影响体育成绩;二是由于遗传或疾病造成身体过于瘦弱力不能支;三是课业负担过重,没有锻炼的时间;四是家长及其他课任教师轻视体育课,学生受其影响所致。  

体育教师若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要端正教育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体育弱势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更要细心,注重观察体育弱势生的思想变化,因势利导,趁热打铁。  

2正面宣传,激励与鞭策相结合。学校要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或校园网等平台宣传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政治家等仁人志士是如何重视健身的。如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他不但要求学生懂得诗、书、数、易还要学习御、射、礼、乐。更可贵的是他身体力行,世人尊之为孔圣人。而与孔夫子同时代的古罗马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不但是哲学家还是酷爱竞技的角斗士等,另外还要把本校那些文化课特棒,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宣传。在正面宣传的同时也应该把社会生活中因疏忽身体锻炼而给国家和家庭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告诉同学们。如我国近十年来相继二、三百位中青年科学家的英年早逝现象。有的顶尖数学家仅仅49岁就去世了,还有三十几岁的,而这种年龄正是他们为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黄金阶段。这些血的教训极具震撼力和说服力。也可以利用上述宣传平台介绍运动保健知识,如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等,以及体育健体等,用这些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来激励和鞭策那些体育弱势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3培养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活动的快乐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们从事某项活动而获取健康的快乐体验时,他们就表现出愿意学和喜欢练。对于那些体育弱势生,教师在体育课内容的安排上要实事求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法,降低动作难度,提倡趣味性和竞技性,让同学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如多安排一些球类运动,利用球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耐力和爆发力。一旦发现学生进步,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弱势群体学生改变观念,逐渐喜欢上体育课,以期提高运动成绩。  

4密切师生关系,建立情感互动网络。小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出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体育成绩较差,一般来说体育教师对他们关注得较少,冷落得较多以致师生关系紧张,造成恶性循环。若要扭转这种局面,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这群学生,关心他们,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流思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指导他们上好体育课,帮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创造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在对弱势群体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爱心和耐心,同时还必须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参与,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密切师生关系,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此这般,积极开发体育弱势学生的体育潜能,让生动活泼、勇于进取的青少年天性重现在他们身上,使之尽快摒弃过去那种对体育的片面认识,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其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