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的特点,小学阶段也是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把体育活动看成是“玩”,是可以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展示他们才能的重要场合。因此,我们体育老师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依据我们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充分发挥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我们体育的重要作用。
前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把体育活动看成是“玩”,而且总是兴趣盎然、不知疲倦的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而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激发和培养起来的。由此看来,我们不能忽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传统的“灌输式”体育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们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1 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发展,整节课都是在“教师讲——学生练习——技能测评”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为了为完成提高学生运动成绩这个教学目标而进行单纯的教授活动,教学目标完成的好坏也是以学生的技能评定为主,制定教学目标是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不是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出发,忽视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2 教学气氛过于严肃,缺乏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让人感觉教学气氛比较严肃,老师站在学生面前就像一个威严的长辈一样,教师说的每句话就像命令,学生只有去服从命令,才是好学生。这样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不敢亲近老师,总与老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即使对某个动作有什么疑问或自己有创新的练习方法也不敢向老师说出,为了做一名好学生只有一味的服从老师的教导。因此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从而导致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错失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机。
1.3 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成绩评定是以学生技能考核成绩为主,运动成绩最终决定体育课成绩。学生在体育练习时只关注我必须认真练习,积极锻炼的目的是取得好的体育课成绩。在做体育成绩评定时,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1.4 教师的教学理念缺乏创新,教学方法过于呆板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未体现出教学“多元化”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只是遵循传统“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的创造力很难得到发展。
2 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
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基本理念也是围绕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创新教学意识,才能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体育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基本功,拥有创新的教学意识。例如:在进行三年级发展前滚翻能力练习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进行标准的示范动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自信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蹲撑前滚翻”和“俯撑前滚翻”两个技术动作,待同学们联系掌握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还有从什么姿势开始的前滚翻。然后老师安排各个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讨论研究成果:手撑远端前滚翻、脚搁高处前滚翻、双脚夹物前滚翻。最后老师表扬大家的“创造成果”之后再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动作:越过的障碍的前滚翻。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先给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营造和谐的教学空间
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体育教学氛围。体育老师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练”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教师讲——师生共同学”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创设各种练习情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把练习内容作为问题交给学生,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研究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到师生互动,让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把老师当成朋友一样对待,在老师面前可以克服胆怯心里,愿意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动作。体育教师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体育课堂,不仅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空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高校体育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的参加。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安排游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投沙包教学内容时,游戏部分我安排了“组字游戏”,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研究之后,同学们依次把自己手中的沙包放到规定的区域内,并利用沙包“组字”,最快完成组字的那组同学为胜利组。同学们的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很好。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不仅激发学生练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能力,而且利用沙包进行“组字”,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集体荣誉感,营造了高效体育教学课堂。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正确运用体育评价
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不能以体育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激励教学法,课堂上多运用表扬、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正确采用体育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4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大脑,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素质。不断钻研教学,采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提供创造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们体育教学战斗堡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