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崂山区育才学校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花样跳绳课间操,改变了原来传统课间操的枯燥乏味,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创学校体育工作特色,现制订本方案汇报如下:
一、背景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来,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资源和活动形式,开展符合自己校情的“特色体育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在过去,有许多优质的体育活动资源正在慢慢地被“遗忘”。在我们身边,有着大量优质的乡土体育活动资源。如:跳皮筋、捉迷藏、踢毽子、打陀螺、跳绳等等,都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为了让活动更安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孩子们逐渐远离了本该可以为他们带来无比快乐的那些体育游戏。
(2)现在,孩子们的体质状况也慢慢地减弱,出现了逐渐“虚弱化”的趋势。随着孩子的家长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的逐步重视,学生们过的大都是“在家圈养”的生活。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做大量的练习资料、看电视、玩一些商店里买来的小玩具、玩电脑小游戏等等。“圈养”的结果,是大量的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虚弱。
3.教育教学工作需求分析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育局相继下达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通知规定各有关学校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4. 项目确定
综合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三方面的情况。我校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的体育特色建设的项目从长期看,可着眼于“乡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一方面;从近期看,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为了确保特色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确定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这个阶段,以“花样跳绳”这一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体育特色建设项目。
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我校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体育特色初具趋形的基础上,我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七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八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 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品质化、特色化。
3、 保证花样跳绳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
九、领导小组机构及其职责
(一)特色建设领导小组组成及各成员职责:
组长:
崔仁波(校长):负责以“花样跳绳”活动为内容的特色体育创建总体领导工作。
副组长:
于文君(副校长):负责以“花样跳绳”活动为内容的特色体育创建的具体管理工作。
组员:
牟 斌:负责“花样跳绳”活动中的安全领导工作。同时负责学校“花样跳绳”文化的开发工作。
王 震:负责各项活动的物质保障及器材保障,同时做好“花样跳绳”技术指导等工作。
马春雷:负责“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与完善,相关的训练、比赛活动的组织,各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高薛娇:负责“花样跳绳游戏”、“ 花样跳绳操”、“ 花样跳绳舞”等的设计、指导工作。
李珂慧(中心负责人):负责各种 “花样跳绳”的开发和制作的指导工作,做好“花样跳绳”活动的文化宣传工作。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活动,拟订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目标和规划。
3.加强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能教育,使全校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校以“花样跳绳”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特色的创建活动,发动学生积极、有序、有效地参加“花样跳绳”等体育活动。
4.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全体教师有关“花样跳绳”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各领导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以“既分工,有合作”的态度,做好学校“花样跳绳”特色的创建工作。
十、时间开发时间:
第一阶段: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初
阶段目标:
1、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用于各年级学校课程教学时使用。
2、使学生了解“花样跳绳”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等基本知识。
具体工作:
1.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讨论、设计、制定学校特色建设方案。
2.召开师生动员会,明确目标,全员参与。
3.完成“花样跳绳”学校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供全校学生利用学校课程开展“花样跳绳”知识学习;同时组织开展全校性学跳“花样跳绳”活动。
4.组织开展“花样跳绳”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每天利用间操、课间休息、文体活动等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跳绳练习。
5.每学期定期举行花样跳绳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和奋勇争先的精神。
第二阶段: 2015年1月——2015年3月
阶段目标:
1.初步掌握一分钟跳绳基础动作、2打花跳绳技术动作和学习4打花跳绳等动作要领。
2.初步掌握前打花跳、后打花跳、双次跳、长绳里面跳短绳和跳双长绳技术动作。
3.大部分学生学会学校自编的“花样跳绳游戏”、 “花样跳绳操”、“ 花样跳绳舞”等。。
具体工作:
1.学习前打花跳、后打花跳、双次跳、长绳里面跳短绳和跳双长绳技术动作。
2.学习“花样跳绳游戏”、 “花样跳绳操”、“ 花样跳绳舞”等。。
3. 依据比赛制度组织一次多种形式的花样跳绳比赛。激励学生掌握更高的“跳绳”技能。
6. 修改“花样跳绳特色活动”学校课程教材,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要。
7. 打造校园 “跳”文化氛围。
第三阶段:2015年6月
1.做好“特色创建活动的总结工作。
2. 向区教育局提出特色建设的验收工作申请。
十一、组织保障措施
(一)时间保障
大课间活动和课间活动由班主任或跟班教师组织,组织学生进行花样跳绳活动,并向学生宣传花样跳绳活动的意义。
(二)组织保障
1、课间操大课间由班主任负责组织根据情况安排花样跳绳活动,各任课教师协调配合组织,体育教师巡视指导。
2、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由体育教师讲授花样跳绳技术,学校课程有学校课程教师教学“花样跳绳”基础知识。
3、课间由当堂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织,提示学生进行活动。
4、每天由学生检查小组检查,做好记录,教师检查组随机抽查。
(三)场地器材保障
1、体育教师在操场划分区域,负责分配场地。
2、学生所用器材由体育教师负责协调配备和学生自备相结合。
(四)物力资金保障
由学校体育特色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配备。
(五)制度保障
【对教师的要求】
1、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督查花样跳绳活动情况情况,保证活动质量。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任务,按时组织活动,保障活动有效果。
3、体育教师要经常从技术上要求和指导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
4、花样跳绳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5、花样跳绳活动时间,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和“放羊式”组织活动。
6、班主任要始终负责学生的思想、安全、纪律教育,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对学生的要求】
1、除雨天(地面潮湿)和放假时间外,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2、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安排开展活动,未经同意不能随意参加其他的活动项目。
3、各班每天活动前后均要集合,清点活动人数,不得迟到、早退和不参加活动。
4、体育委员活动前后,必须向本班班主任汇报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开展情况,组织部分学生归还体育器材。
5、爱护公物,不能损坏体育设备,对故意损坏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款等处分。
6、活动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班主任,尽量减少器材的损坏和人员的损伤程度。
崂山区育才学校初中部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