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大课间活动

实施方案

(2014-2015)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5.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

三、组织领导机构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丽娜

    成员: 各班班主任
 (2)体艺综合指导组:
    组  长:陈勇凯
    副组长:罗军  
    成员:各年级体育教师

四、活动时间
 每天第二节课后,活动时间40分钟。

五、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组织学生做广播操

  组织学生跳《小苹果》。

  2、雨天室内项目:
 室内大课间、棋类活动、室内游戏、观看电视视频等。

六、活动程序

学生入场(5分钟)——各班集合整队(2分钟)——指定活动(10分钟)——各班集合整队(2分钟)——退场(5分钟)

七、活动组织

  1、组织分工:
  教导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兴趣小组: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
  大课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     

少先队:配合教导处作好评价工作。
  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选出4为舞蹈爱好的学生和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
  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音乐老师:负责活动的教学工作

2、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让班主任在班上选出4个对舞蹈有兴趣的同学,然后统一由音乐老师用每天活动课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舞蹈的指导和学习,先把这些学生带动起来,最后由这些学生带动全校师生一起参加。

3、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4)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5)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教导处备案后方可开展。
    (6)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八、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一周后上交到政教处。
    3、活动中政教处、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应教育批评,经教育不改者报教导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九、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十、未尽事宜,活动开展中,不断完善。

 

学生处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