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托起“法库梦”

    “法库”为满语汉字音,寓意水草丰美、物阜民丰,培育了奥运会冠军陈跃玲、“中国柔道之父”刘永福等体育健将,浓郁的运动氛围也推动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作为“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县”,近3年来,法库县以校园足球为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为其他区域推行校园足球提供了借鉴。

    晚饭时分,走在寻常街头巷陌,时不时看见三三两两的儿童,围着一个足球你争我抢,尔后传球、过人、射门……尽管裤腿沾满泥污,汗水浸透衣衫,但孩子们的脸上绽放着无拘无束的笑容——这似乎是南美或欧洲等足球氛围浓厚的地区才会出现的场景,但在辽宁省法库县却不足为奇。

    不是这里的人们天生热爱足球,更不是为了作秀引人注目,法库县的“足球热”,缘于3年前全县的一次科学规划。2012年底,法库县依托特色地域资源,提出建设“足球之乡、小提琴之乡、山水画之乡”的目标,将发展校园足球上升到全县层面。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法库县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规划》,提出了“阳光体育、快乐足球、放飞梦想”的理念。

    举全县之力发展校园足球并不多见,更让人感慨的是,时任法库县县委书记的冯守权还“任性”地提出了一个通俗上口的目标:“让孩子只要会走路,就会踢足球。”

    3年过去了,如今法库县的校园足球,是否实现了当初的美好愿景呢?

                                         校园足球的“法库现象”

    下午3点,法库县东湖中学城的操场上热闹非凡。

    尽管初春的东北依旧有些寒气袭人,但这所由21所初中合并而成的学校里,万名学生在3个大型塑胶操场上忙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传球、停球、带球的训练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几组小型的足球比赛在绿茵场上激烈进行,足球游戏、足球操等项目也一并上演。偌大的场地上,人人参与其中,处处是运动小将的身影,构成了春天里的一道风景。

    “不仅东湖中学城万名学生全员参与足球运动,在法库县,人人踢球、班班有队、校校参赛的局面早已经形成。”法库县教育局局长安会民介绍,全县3万多名学生,几乎“人手一个足球”。

    人人有球踢,是保证学生热爱足球、会踢足球的基本条件。而为了提高学生的踢球热情,学校组建了数百支足球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足球联赛,激发他们的斗志。仅2014年一年,法库县教育系统就开展了两届全县校园足球联赛,共有114支球队、1402人次参赛;3年来,全县开展校、年、班三级足球比赛3882场,其中全县校际比赛160场、年级比赛478场、班级比赛3244场。

    足球竞技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快乐,也带给农村孩子更多的机会。距离法库县城35公里,位于农村的卧牛石小学,趁着校园足球的春风大力跟进足球潮流,在小学女足联赛中曾两度摘取冠军,一举闻名全县。

    “联赛是校园足球普及的基础,校园班级联赛开战起来,让足球真正成为校园运动。”卧牛石小学校长姜云峰说。

当然,人手一个足球、定期举行大型足球比赛,都需要不少的投入。为了保证法库县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近4年来,县财政投入1亿多元改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据悉,目前法库县已建成各类足球场地60块,所有场地均定期免费向青少年和成年人开放。2015年,县财政局预算投入200万元用于发展校园足球,今后将根据发展实际陆续增加,以确保学校公用经费按10%比例作为体育工作专项经费。

一系列大手笔,令人振奋。“我们在适合运动的地方加大投入,以校园足球为抓手,调动法库人民参与运动的热情。”法库县县长陈佳标如是说。

                                             体育教师与校园足球的双赢

    事实上,校园足球的开展,往往不仅受制于物,更受制于人——体育教师,尤其是足球专业教师的匮乏,以及足球课程设置的非专业化,使得校园足球的开展举步维艰。

    师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3年前,法库县决定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时,体育教师十分短缺,一度影响到足球教学。为此,法库县通过与沈阳体育学院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大批优秀的志愿者到校任教,而法库的学校也变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

    “他们实际上是无偿支教,我们提供食宿,他们收获经验,这项合作是双赢的。”法库县教育局副局长、东湖二中校长张文百介绍说,继去年引入3名大学生志愿者之后,今年他们再次引入10名大学生,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其中足球专业的体育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法库县还通过提供优越的条件,加大力度引进专业教师。资料显示,凡到法库县应聘体育教师成功的,试用期内每人每月工资标准为2200元。若一年试用期满后符合岗位要求,其工资标准比照沈阳市招聘公办教师工资并实行绩效工资制。

    “看到法库县教育局公布的待遇条件后,我和同学都动心了。”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现已是卧牛石小学足球教师的杨宏波,最终不仅“动心了”,而且在这里扎根了。

    像杨宏波一样的一批足球专业教师的加盟,带来的是足球教学“质”的变化。

    “在体育‘不那么重要’的时候,体育教师教足球往往更多的是凭个人经验与感觉,也更侧重于技术教学,而现在我们强调的是培养能力。”东湖三中足球总教练马超说,“教学的功利性不再那么强烈。”

    更为重要的变化是,足球课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真正成为一门不能被忽视的学科——正是因为专业足球教师的加盟,让相关课程、教材的开发成为可能。这几年,除了国家教材,法库县的县本教材、校本教材相继出炉。比如,深受法库学生喜爱的《中小学足球课程县本教材》,分为男生、女生两个版本,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足球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阐述了侧踢、直线运球、定位球踢远技术、传接球等专业足球技巧,配上生动的图片说明,让学生会踢足球,更能看懂足球。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师成就了足球,而足球也成就了他们。

    “一直以来,音体美都是学生眼中的副课,体育教师想做出点成绩,太难了。但是从2012年法库县委、县政府建设足球之乡、积极推广普及校园足球以来,体育教师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卧牛石小学体育教师霍福吉感慨道。

                                          不仅仅是一项运动

    声势浩大的足球推广运动,将法库县的校园足球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法库县参加沈阳市举办的“盛京杯”足球赛,进入8强;参加中央电视台和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谁是球王”争霸赛,进入沈阳地区第三轮比赛。对于一个小县城而言,这已是莫大的荣耀。

    但是,在县长陈佳标看来,这并非法库开展校园足球的终极目的。“让孩子在运动中健身,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通过踢足球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才是我们的目的。”陈佳标说,“重在普及,而非拔尖。比赛和获奖只是一种促进和激励手段。”

    事实上,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受益的师生,对此感触尤深。

东湖三中学生胡园圆,以前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不爱与人交流,总觉得踢足球对女孩子而言是“不太文雅”的事。但自从接受较为专业的训练之后,在全校足球氛围的感染之下,她在慢慢尝试中,逐渐感觉自己对足球“喜欢得不行”。

    “看见像足球的东西就想上去踢几脚。”她说,“现在经常与队员们一起交流,也更愿意表达自己,变得开朗多了。”

    七年级学生王一茗也在足球运动中收获了友谊。有一次,在踢球过程中她不慎受伤,教练员帮她包扎伤口,队员们也热情向她表示慰问,朋友们的真诚令她一直心怀感激。而在目睹了一些有矛盾的同学在足球运动中相互合作,最终重归于好的事例之后,现在的她感觉“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教师身上。

    即将退休的东湖一中校长黄冬梅,整天与足球打交道,乐在其中。有人问她:“要退休的人了,还做这些干什么呢?”可黄冬梅就是按捺不住,没事就去踢几脚,或者跳跳足球操,感觉神清气爽。“看见球就感觉高兴,看见孩子们玩也觉得开心。”她说。

    在教育局长安会民看来,“校园足球的开展,在带给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带来了快乐,健全了人格,让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形成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校园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大家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安会民说。如今,东湖中学的大操场上,也用花木拼接出“让足球成为生活”的运动理念。

    这也印证了法库教育人提出的“以球健体、以球润德、以球促智”的“法库梦”。幸运的是,如今,他们离梦想越来越近。正如陈佳标所言,“如果一个国家(地区)像喜爱歌星那样去喜爱球星时”,这个国家(地区)的足球便会大有希望了。

                                              足球进校园 法库怎么做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渠道配备师资。学校鼓励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从事足球教学,同时也积极拓宽足球教师补充渠道。例如,制定校园足球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专业能力强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经过培训的退役足球运动员,以及足球专业的高校学生和有足球专长的志愿人员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学校通过教师交流或校际国际交流项目,聘用国内外优秀足球教师或教练员到学校任教。

    多方式培训师资。学校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程,并加大课时比例。县政府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实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按照有关规定实施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参加上级专业培训。

    改善硬件条件

    加快场地设施改造建设。县政府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加大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现有青少年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中,规划和建设好足球场地设施。

    创新场地设施管理机制。县政府统筹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形成新建场地、学校和公共体育设施共享共用机制,以及教育与体育、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建共享场地设施的有效机制。

    健全学生激励机制

    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教育局制定和完善初中、高中招生升学政策,建立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激励机制。例如,把足球学习、训练和竞赛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升学考试和评奖评优的依据;通过多种途径,吸收社会资源,筹措建立校园足球学生奖学金,对足球训练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水平,支持学校组织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

    完善安全保险制度

    学校不断提高校园足球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探索购买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险的办法;建立学生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节机制,进一步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决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县政府加大规划、政策、标准引领力度,利用沈阳城区资源优势,与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校园足球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校园足球场馆设施。

                                                     重在健身,不在政绩

                                               ——对话辽宁省法库县县长陈佳标

    在法库县,校园足球不仅仅是学校一家的事,已经升级为全县发展战略。201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法库打造成“足球之乡、小提琴之乡、山水画之乡”的长远规划,建设“足球之乡”的路径便是发展校园足球。无论是县委书记冯守权,还是县长陈佳标,都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了如指掌,也对法库足球的未来寄予厚望。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法库县县长陈佳标。

    中国教师报:体育运动有多种形式,法库县为何提出发展“足球之乡”?

    陈佳标:发展“足球之乡”,着眼点在于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全民素质。法库县是文化名城,也培养了一些体育明星,文体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我们需要继承这笔财富。选择足球,是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尤其是我国的足球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我们期望通过大力发展这项运动,为改变这一现状作出努力。法库县前任县委书记冯守权也提到,足球运动是和平年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魅力无穷,对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教师报:教育部决定将足球纳入体育必修课,在全国建设20000所足球特色学校,这是去年年底的事情,而法库县在2012年就已经有所动作,如今处于怎样的状态?

    陈佳标:2012年,县委就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推进与发展法库的足球运动,我们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力量,发展以学生为主的“校园足球”,同时鼓励社会积极参与。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县委、县政府—教育体育局—学校三级网络,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融入到校园足球的发展潮流中,通过学生踢足球,带动家长踢足球,基本达成了全民健身的初衷。

中国教师报: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是否担心学生不喜欢足球却被强制参与,或者家长觉得孩子耗费太多精力踢球而耽误学习?

    陈佳标:事实上,3年来的成果已经证明,法库的孩子们喜爱足球运动,法库的家长也非常认可这一活动。我们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就是要孩子们通过踢球体现自身的价值,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

    足球只是校园体育活动的亮点之一,法库县各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其他的文体活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机会。

    中国教师报:据了解,法库的校园足球队在各级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名次,拿奖夺冠是法库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目标吗?

    陈佳标:不,我们的目的在于从上至下营造一种体育与健身的氛围。足球强国之所以强,与其浓烈的足球氛围是分不开的。我们期待通过“足球之乡”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从而收获健康、激发兴趣、感受乐趣、体现价值。

    我们推进这项工作,绝不是为政绩,而是以此带动全民健身的风气。我们相信,一以贯之地将足球运动推行下去,一定会有成果,也许将来会有一些拔尖的足球人物出现在法库。

                                                问政局长

    Q:如何落实“校园足球”计划

    近期,“足球热”席卷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园足球推广工作也列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是,对于许多校长来说,学校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还不能很好地支持学校实施该计划。对于落实“校园足球”计划,您有什么好办法?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中学 刘毅)

    A:落地生根需上下联动

    我国足球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面对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无法满足足球教育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在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的同时,还要激活学校和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方案作支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足球进校园也要在结合区域实际和学校校情的前提下制定实施方案,才能稳步推进。教育部门要成立项目组,与体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与合作。

    以培训为保证。在推动校园足球工作的过程中,硬件设施要跟进,但也不能忽视培养足球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要形成培养足球教师的长效机制,为足球教师提供平台与空间。

    以联赛搭平台。联赛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结交更多的“对手”,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当学校让学生在足球中找到团结、向上的力量,学生将收获课堂之外更多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以奖励促发展。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各有不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需要学校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师给予奖励和表扬。教育行政部门则要做到以奖代补,鼓励更多的学校行动起来。例如,对足球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提升其硬件条件;通过媒体让社会知晓政策,鼓励更多的学校、学生投入到校园足球的参与当中,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不能像一阵风,刮一会就没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足球运动激发学生对学校和生活的兴趣,也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感悟美好生活。(湖北省潜江市教育局局长 王绪军)

                                                   中国教师报 201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