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
四川省富顺县安溪小学:古仁伟 2014-11-25
新课程改革倡导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而“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那么,对于小学体育课而言,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到认真备课、精心构思、精心设计,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
1.加强理论学习,贯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及《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要注意“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和体现。只有把握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如:投掷教学。如果单纯地教投掷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教师也会觉得很累,运用的教学方法也显得单一。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投掷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深受学生的喜欢。这种教学思路就贯穿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的理念。
2.备教材
任何一个教材都需要经过加工和分析,并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才能符合学生的需要。因为同一教材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不相同的。比如“快速跑”教学。低年级教学以强调跑的协调性、直线性等技术为主;三、四年级教学以培养跑的正确姿势为主要目标;高年级教学主要强调途中跑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加工打造,这样的教材才会被学生所接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创生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倡导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能一成不变照搬教材,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场地器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400米耐久跑教学。根据场地实际可采取跑圈、50米×8往返跑、100米×4往返跑,耐力差的学生可采取400米跑走交替,这样使每个学生的耐力素质都得到了发展,达成了教学目标。
3.备教师
确定教材后,教师要加强对自身的反思,自己对教材了解的程度如何,能否讲解透彻,能否正确示范演示,哪些地方是自身的优势,哪些地方是自己的弱点,怎样克服自身弱点,弥补自身不足。教师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才能扬长避短,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容地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4.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动水平、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个性特征以及班级现状都要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同一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因为由于班主任老师的不同,班级管理方式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班级风格,因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对于相对“稳重”的班级而言,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比赛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相对“活泼”的班级而言,教学中就应减少游戏、比赛的教学形式,增加一些质疑、释疑的机会,以适当控制学生的情绪,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5.备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应广泛采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备学法时,要注意同一教材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不一定相同,不同教材对同一水平的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式也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式。如:广播体操教学。低年级学生以模仿学习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动作分解练习为主。又如高年级的跳绳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主练习的学习方式,仰卧起坐教学主要采取学生合作练习的学习方式。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信任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使对差生也总是满腔热情地教育鼓励,做到以情动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建立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爱护的良好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以自身优良的品质和渊博的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威望与信誉,成为学生的楷模,使师生关系出现亲密的、积极的状态。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体育课上去,就会真正地想学、爱学,就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经验法
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上的健身、休闲运动、各种媒体的宣传中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运动经验,如走、跑、跳、投、攀登、爬越、平衡等方面的运动经验。将这些经验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掷垒球教学中,我将生活中的扔石头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首先抽几名学生做扔石头的徒手示范,然后结合扔石头的动作讲解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的投掷方法。由于学生已有扔石头的生活经验,很快便掌握了这种投掷方法,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与练习任务。
2.问题法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问题的逐渐深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教学自然和谐。如:我在体育兴趣班头手倒立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1)怎样能将双腿举起成头下腿上的姿势?(头手倒立)(2)双腿怎样才能离地举起?(脚登地、并腿)(3)在双腿举起时如何能稳定自己的身体?(重心落在支撑点上)(4)双手怎样支撑才能使身体更稳?(双手与头成正三角形)学生通过对这四个问题的逐一解决,也就掌握了头手倒立的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比教师单纯的教效果好得多,尤其适合中高年级教学。
3.辅助法
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如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高年级急行跳远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讲解示范很难将空中动作展示出来,学生听起来也感到抽象、枯燥,而且也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我利用简笔画挂图将急行跳远的助跑、踏跳、腾空、快落地时和落地时这几个环节的动作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技能。
4.游戏法
在体育课教学中,单调的讲解、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疲劳、乏味,甚至反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低年级的60米快速跑教材,单纯的直线跑学生感到枯燥。我将其改编成“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将全班男生或女生分成每两人一组,当第一组跑出约10米后,第二组开始起跑追第一组,当第二组跑出约10米后,第三组又开始起跑追第二组,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组跑完为止。由于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这样的游戏就会激发他们的拼搏和竞争意识,速度也就自然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这样的游戏还会促进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良性的兴奋状态,易于消除疲劳,对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四、合理把握运动量
在体育课教学中,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必须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所教学生的实际锻炼水平合理把握运动量。同时还要依据天气、温度、学生着装、学生的动作行为表现和面部表情适当调整运动量,以求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和教学效果。
总之,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搭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