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市第二高级中学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员健身、人人参与

图们市二高中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及党中内、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和胡总书记讲话精神。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每天一小时锻炼”、“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教育局体卫艺科文件通知要求,结合我校运动场地和学生实际,制定我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意义,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员健身、人人参与”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 二、组织领导 组长:夏君 副组长:谢明茹  崔永哲  柴玉霞  梁丛贵 组员:张安玲  刘秀文  栾军  尹德胜  李健  滕跃  李博 三、实施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的原则:体育课堂及课外活动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开展体育活动。 3、体育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以《标准》为指导,加强体育教育,同时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实际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 4、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参加活动时在体育、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全面提高,并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真正的实现人人锻炼、全员参与。 5、教师引导,因材施教与学生自主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积极宣传,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锻炼,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对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可强迫其参加。 四、开展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与领导,分工协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1、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将“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放到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领导组织、管理机构和工作规程。通过家长会及学校黑板报、班级墙报等形式,加强对师生和社会的宣传工作。全面宣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2、学校明确由分管体、艺、卫和课外活动的班子成员联合校团委组织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并负责管理和监督。 3、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师学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实施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深入开展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的宣传和实施,形成工作合力。 4、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以及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等活动同时进行,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等活动形式,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使其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1、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预案,防范于未然。 2、加强安全教育,教师加强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和学生的监管。 3、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4、随时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规律,杜绝因锻炼不科学而引发的意外伤害事故。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1、根据学校活动场地现在条件和学生实际,计划建立责任制,以明确工作职责,开展“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的过程中大事小事有人管,不留盲区。 2、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加强过程的监管和年度考核。“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课外活动计入体育教师的超课时工作量。 3、加强活动过程的监管,对活动实施的过程和贯彻的效果、质量进行相应的考勤、考核、以防课外活动中出现“放羊式”的情况,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 四、活动实施开式 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并监督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学活动,保证体育课的学生的活动时间和实施的效率。 2、坚持学校的“两操一活动“即在校学生的课间操、眼保健操和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 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田径、排球、羽毛球、篮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兴趣小组活动。 4、挖掘地方特色,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素材,开展特色、有趣的体育活动。 5、举办秋季田径运动会,跑操比赛。 五、活动实施方案步骤及进间表 1、3月~12月中旬,将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和学校体育工作及课外活动。 2、4月初,教务处按新的标准排齐体育课。分管及具体实施的教师组织发动学生有计划的利用体育课及课外、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和提高,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3、5月初,组建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对学生登记表建档,以便规范过程的管理,对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评价、反馈。 4、6月下旬,举办校园跑操比赛。体育教师具体组织,校领导评判,并进行成绩登记汇总,对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5、7月~8月,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体育运动会,体育组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并做好相关记录。 6、9月~11月,举办校园秋季田径运动会,并开展每学年进行一次《标准》规定的测试,由领导小组牵头,统一安排,作好安全预案和防范措施。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测试,教务处进行成绩登记汇总。 7、11月中旬,开展校园跑操比赛。体育组教师负责具体组织与和安排,并进行成绩登记汇总,对先进集体加以表彰。 8、11月──12月,严格按照标准的相关要求和学校体育活动过程管理方法,及时的对课外活动和体育兴趣小组实施过程的过程资料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工作,为学期考核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9、12月底,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方法,对相关的责任教师和部门进行考核。 五、过程的预期目标 1、计划确保《标准》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安全,顺利的实施,得到贯彻落实。 2、按时保质的完成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作好相关数据的上报工作。 3、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的学生达到及格以上等级,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两项日常体育锻炼技能。 4、争取在本市、州内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取得具有历史突破性的成绩。 5、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为契机,使全校师生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