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工作方案

阳光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小学大课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吴哲广 副组长:钟英 骨干成员:各班班主任 组 员:全体教师 四、时间安排: 上午第一节下课 20分钟 上午第二节下课 20分钟 下午第一节下课 20分钟 五、具体内容: 第一节下课进行眼保健操,课间活动或跑步 第二节下课进行课间活动和广播操 下午第一节课下课进行校园韵律操和课间活动 六、年级活动区域活动建议项目: 一、二年级 球类小活动 走、跑游戏 三、四年级 跳绳 呼啦圈 小球类活动 五、六年级 篮球 排球 呼啦圈 跳绳 活动范围: 划分各班级活动区域,采用队列技巧进入场地(分、合队列)。跑步根据情况以班级或集体跑动两种方式进行,注意跑动强度不宜过多,强调队列保持、调整,提高学生正确学练意识。课间活动根据场地进行,做到提前通知,做好工作,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强调学生对场地、器材的合理使用。 具体措施: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正确学练意识,使之明确课间活动的真正意义,发挥自我学习意识。主要是在队列练习上和器材应用上,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好的利用大课间的时间。 1、跑操分为班级和集体跑两种形式,班级跑是在广播操队形处进行班级区域跑;集体跑以三年级带领进行蛇形跑。 2、课间活动分为两个活动,既固有技巧练习和发展素质活动。在进入本班划定区域内时采用分队、合队的队列技巧,将两路纵队分为四路纵队,并在行进中调整左右间距,使活动顺畅进行。练习中随音乐或班主任口令进行练习内容交换。 3、广播操、自编操分别安排在跑操之后和课间活动之前。 班级及辅助教师安排名单: 一年一班 王金凤 一年二班 刘洋 二年一班 娄鑫 二年二班 周永兴 三年一班 张云峰 三年二班 隋喜鹏 四年一班 徐宏伟 四年二班 包喜燕 五年一班 王希予 五年二班 姜晓棠 六年一班 刘晓颖 六年二班 徐淑波 七、注意事项及补充 1、大课间活动时,正、副班主任必须自始至终在场维护纪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活动器材较大型的由学校提供,其余的均由班主任布置学生自带。 3、如遇下雨天,学生在教室内活动,由正、副班主任组织进行下爱眼操,或组织学生进行击鼓传花等游戏。 4、低、中、高同年级段的两个年级的活动项目每星期交换一次。 5、各体育教师应对本年级各班每天的活动项目进行合理分工,防止同一活动项目活动人数过多。每星期向教务处上报每天的活动安排。 6、体育教师分区域指导督促:低年级活动场地(袁立君),中年级(贾玉明),高年级(隋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