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第十一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舒兰市教育局文件,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和“体育艺术2 +1项目”,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提高师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会锻炼、爱锻炼为出发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主题,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范围 全校师生。 三、实施步骤和推进时间 1、筹备阶段(2014年10月) 2、全面开展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5月)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拟定方案,并且按照计划具体加以落实。 3、评比阶段(2015年6月) 学校将对各班具体准备和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统一安排进行评比。 四、活动内容 1、做好眼保健操。近些年我校学生近视率正在逐年上升和提高,而且年龄逐渐变小。因此用正确的手法做好眼保健操对保护学生视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广播体操与学校自编操相结合。 国颁操: “七彩阳光”广播体操,面向全体学生,动作规范,活泼明朗,舒展流畅,注重对小学生正确身体姿态的培养,体现了我校少年儿童健康向上,天真活泼的良好风尚! 武术操:课间活动不单一,武术健康增意义。武术健身操《雏鹰展翅》,以长拳基本动作为主,刚柔相济,动作简洁,在妙趣横生中,平添了武术的兴趣和自强不息精神。 课间操:《兔子舞》,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节奏,有韵律的拍打,达到舒筋活血减缓疲劳的目的,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让我校的小树苗更加茁壮成长! 集体舞:采用旋律明快的《向前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舞蹈动作活泼、可爱、生动、形象,使整个三操一舞自然流畅地完成。 3、自主活动 由班主任、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 (1)与快乐体育相结合。根据本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爱好创编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2)与音乐相结合。选择恰当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锻炼。 (3)与游戏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五、活动时间及场地安排 时间安排:大课间活动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10:00),下午第一节课后(1:10—1:40),时间各为半个小时。 场地划分: 一、二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东侧。 三、四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中间。 五、六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西侧 六、人员分工和职责 1、加强领导,合理分工,责任到人。 成立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丁冬梅 副组长:孙玉国 韩莹红 孙成勇 组 员:唐明志 李 薇 李 岩 张红松 李丽娜 闫 峰 关恩来 张丽媛 赵建波 班主任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全员参与活动,实行责任制管理。 领导职责:活动由全体领导亲自参与,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安全领导保证活动安全,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德育领导负责活动组织,教学领导负责内容教学安排和检查。 班主任职责: (1)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参加活动,保证出勤率。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亲自参与,正确引导,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为班级争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保证大课间质量。 体育老师职责: (1)负责大课间内容安排。 (2)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3)负责指挥和参与大课间全过程。 音乐教师职责: (1)负责校园舞的编排,教学。 (2)负责训练学生。 其他教师职责:分配到各班,协助协助班主任和音乐、体育老师,组织学生,安全监护,并参与大课间活动全过程。 2、开展检查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为了让的课间活动的开展持续有效,成立检查评比小组。 3、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不能只依赖班主任和音乐、体育老师,所有老师都要成为活动的管理者和参与者,使大课间活动真正成为领导、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 七、预期效果 1、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他们的学习精力更加充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及团结协作意识和独立创新的精神,促进校风校纪建设,实现体育与艺术的有机整合。 3、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奋发向上、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学生精神饱满、动作到位、队列整齐。 八、实施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大课间活动”是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是教职工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要把大课间活动与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保证学生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 2、强化组织,加强领导。把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时间,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3、管理规范,确保安全。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明确领导、体育老师、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责任。 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根据条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活动场所,增添体育器械。 5、全员参与,创新思路。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一,并激励学生自编、自创回、活动内容,自己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舒兰十一小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