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创新能力是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核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重要的途径是提倡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创造新事物的学习,其特点是推陈出新,而非墨守成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从而达成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因此,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习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才有良好的心境。只有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学生的内因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大型体育竞赛的录象和电视,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和具体场面,以加深学生的感情体验,扩大知识视野。》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象、录象、多媒体再现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教学中的不同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情绪《。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科学安排,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境界。例如,把游戏与音乐融会在一起,就会给学生一种好的情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思维会更加活跃,使学生直到下课还余兴未尽。实践证明,一个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弯道跑时身体重心要向里倾斜?”的问题,然后结合力学原理进行讲述。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合理教学。身体只有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时才能使圆周运动,从公式可以看出,速度越快,需要的向心力就越大。因此,在弯道跑时,速度越快,身体重心要向圆心方向倾斜,并把弯道跑技术动作要领总结成口诀:“倾、高、摆、大、沿”。这样让学生易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弯道跑技术。》 3• 落实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创编--提供创新的土壤 传统的体育课,教师推出的都是固定的准备活动,学生兴趣不高,思维不够活跃,创新倾向也不强。这时,教师如果以自编体操来代替准备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这样不仅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更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编操练习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乐曲目,自主创编设计动作,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组编排完成后,由各小组学生相互观摩,相互评价,教师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更加积极于体育课。 3.2启发--播撒创新的种子 创新贵在发现,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萌芽,把他们的随意创新转变为有意创新。小学生经常爱自发性开展游戏创新活动,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肯定,热情支持,积极引导,精心培育。例如:在跳绳活动中,学生基本掌握跳绳的方法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其他用绳锻炼身体的方法,可自行寻找练习伙伴,学生积极参加,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双人跳、两人摇绳一人跳,双人摇绳正反跳,跳长绳,用绳跳高,拔河、开火车等练习方法。》另外,在体操的技巧、支撑跳越、单杠等练习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使学生在完成课的任务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求新求异的欲望,并在自创动作的练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3.3求异--拓宽创新的渠道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组间竞赛、组间合作等方式,来碰撞创新的思维火花。如在短跑的途中跑教学中,教师示范后设疑提问:人体位移靠什么?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进行研究讨论。在研讨过程中,学生可以从自己体会跑的动作技术后,讲出个人意见,从感性到理性。研讨时意见不统一可以争论,各小组研讨后统一意见,然后该小组发表自己研讨结果。最后教师加以小结。多提求异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和心理品质。如在教投实心球课中,教师可提出:哪种方法能使实心球投得更远?学生可能做出各种答案:如跑投、跳投、摆投、轮投等。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体会共同研究,找出合理的方法。 3.4操作--挖掘创新的源泉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体育教学中,在动作方法的创新上途径较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注重启发学生对动作的延伸和发展。 (1)动作的结构变化即动作的开始、中间、结束的变化。如:前滚翻动作可变化为:两腿前后站力滚动、双手远撑滚翻、越过物体滚动,直腿起、分腿起。 (2)动作方位的变化既动作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如:跳高动作可变化为:直对横竿过、斜对横竿过、翻过、越过、跨过,从左面或后面跳过。又如:游戏“抛球喊数”可变化为背向圆心站立,蹲下面向圆心或背向圆心做游戏、双脚站立、单脚站立做游戏、左转或右转接球等。 (3)动作时间的变化既动作速度、节奏的变化。如:跑的动作可变化为高抬腿跑(快速高抬、慢速高抬),手快脚慢跑或脚快手慢原地跑,后退跑,侧向跑、追逐跑,让距跑,车轮跑;滚翻动作可借助斜面从上到下快速翻也可从下向上慢速翻等。 (4)动作的空间变化即动作高低的变化。如:投实心球、沙包可变化为前投、后抛、上抛(体前上抛或体后上抛、从跨下上抛等)。 (5)动作组合的变化既两个和多个动作的变化。如:韵律活动和舞蹈项目和武术项目的组合动作可变化为几个或多个动作的重组,有选择性地集合其它动作的精华,重组成新的组合动作。》 3.5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度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是活跃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于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对教材的理解就越深刻,对问题就越有创见。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动作的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创新。例如综合素质练习可设定为森林运动会等。教师可以提前通知预告即将练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前进行设计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后在体育课中予以实施,如是,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