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以及学校提出的阳光体育计划,全面推动我校艺体活动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体现学校或班级特色的项目技能和一项学生自主选择的艺体活动技能,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二、内容选择和目标要求 1、长跑技能。包括集体跑和自主锻炼。每生每天至少1000米。 总目标:学生初步养成跑步时能够保持良好姿势的习惯,掌握科学规范的长跑动作要领,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即时身体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自我调整,学生体育素质测试达标率达到98%以上。 目标分解: (1)集体跑:通过“早操”活动达成,每天学生1000米。 (2)自主锻炼:通过体育课、和课余时间达成。 2、特色项目技能。 由各班自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在下午大课间实施。 总目标:各班要选择适宜的特色体育项目,既要能够达到全员参与、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适合本班规定场地,做到整齐美观,并遵循个体不影响整体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一班一特色,特色有深意的目的。 目标分解:视各班活动特点自行制订。 学生自选艺体项目一个。采取问卷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自选项目进行统计,指导学生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条件和场地条件的、内容健康向上的艺体项目。学生自选项目每四周可提出申请更改一次。 3、集体锻炼:上午大课间学生们集体完成《七色阳光》《武术操》广播操。 总目标:全员参与,全方位、科学展开锻炼。同时照顾到身体弱的孩子,让孩子身体各个部位达到有效、科学锻炼。 目标分解:这两套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各个班学生听到指令,到自己班级区域,自主列队,随着音乐完成两套操。 三、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阳光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我校实际出发,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活动计划和内容。 3.全面性原则。师生共同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四、实施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阳光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1、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活动为每天早晨上课前25分钟,上午第二节下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一节下课后30分钟,任何教师不得挤占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手语操、艺术活动等活动。 2、制度保障。为使阳光体育活动有章可循,杜绝活动开展随意性,须制定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常规检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班长体育委员负责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阳光体育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活动的保护者,同时自己也是活动的参与者。这既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又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型师生关系。活动中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学生自购。 4、安全保障。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 为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阳光体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特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及双 副组长:李洪莉、李育成 成 员:全体教师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1、实行小组管理考核挂钩制 。 2、鼓励活动内容、形式创新。 阳光体育活动除时间必须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活力健美健身操、游戏、小合唱、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多种项目。 五、活动内容 1、每天早晨7:30早操,开展项目晨跑。 2、每天上午9:30课间操,进行课间操活动。 3、每天下午13:55文体活动,开展体艺“2+1”特色技能活动。 六、管理责任制 1、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阳光体育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因为班主任是凝聚力的核心,有相当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的。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指导本班创编体育游戏;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学生活动,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负责本班纪律、安全。 2、班干部日日检查制: (1)检查出操人数; (2)检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 (3)检查出操速度; (4)检查活动质量; (5)检查所带器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