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我校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不断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创新工作平台,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不断拓宽展示渠道,促进了对学生育体、育智、育心全面培养的实效提升,推动了“幸福教育”理念在我校的深入落实。为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特对本年度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经验
1、规范课堂教学,提升学习实效
为提长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我校一直调度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监管与过程指导。一方面对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我们采取包保领导主抓、业务领导跟进的指导策略,通过学期初推门听课把脉、学期中共研课提升、学期末汇报课展示的方式,有效地强化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监管,切实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兑现了我校“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工作承诺。另一方面对兼任教师进行普及引领。针对我校各村小由非专业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现状,为了保证农村孩子和城镇孩子平等地享有优质教育的权利,我们采取每学期组织一次“体音美共研课”的形式,由专业教师送课下乡引领、兼任教师模仿探索、全体教师区域共研的工作模式,使村小兼任教师能够课堂规范、成效明显,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村小同步化。
2、丰富课间活动,强化常规练习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采取“分层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策略,不断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在中心校本部的课间活动中,我们一方面注重普及性活动的开展,在切实保证每天学生一小时课外锻炼时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要求做到“三操”规范、“一舞”常新,并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效果纳入到“明星班级”评比的评价体系,使得活动质量与成效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特长学生的选拔与培养,结合“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不但延续了旧有的乒乓球兴趣小组,还开设了“花式跳绳”兴趣小组,克服活动场地、活动时间的限制,吸纳了三至六年级近一百五十名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活动中来,推动了“一生一长”学校特色的创建。
在村小层面,我们一方面注重常规督导,在历次督导检查中都将“大课间”活动和非考试学科教学作为检查重点,采用以评促建的方式保证村小常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规范开展。另一方面我们结合“一校一色”活动,引领学校构建独有的体育特色,在2014年11月组织的构建幸福教育“基地校”展示活动中,石顶村小学“花式跳绳”就得到与会领导教师的普遍认可,为村小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
3、突出活动引领,彰显工作实绩
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校一直都注重体育活动的谋划与组织,不断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幸福体验。一方面注重校本体育活动的创设,在每学年一次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体育月竞技”活动,我校采取学期统筹布置、每月集中竞技的形式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在活动组织中我们强调对每月的竞赛项目采取全面普及训练、优选组队参赛、年组分层竞赛的活动方式,以趣味体育运动的形式,营造出快乐健身的校园氛围,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强化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并斩获佳绩。2014年在舒兰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第二届“农商行杯”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克服了时间紧张、场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取得运动会城区小学团体第五名和乒乓球赛男团第三的优异成绩,在吉舒地区独占鳌头。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
1、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因学校场地的制约,我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仅仅能保证学生的课间活动场地,兴趣小组训练、运动员集训等都只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开展,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练习效果都大打折扣。在新学年我们将结合幼儿园校舍的重建,积极协调吉舒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努力扩大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合理规划教学楼的教室设置,为体育活动留置出足够的活动空间。
2、体育器材破损严重。由于学校没有标准的体育器材库和体育活动室,致使各项体育器材的常规损耗比例较大,以乒乓球台为例,因为没有乒乓球室,乒乓球的常规练习只能在室外进行,虽有苫布、遮阳棚的保护,还是使乒乓球台出现一例损坏。其他体育器材也有不同程度的损耗。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在保管上下功夫,早日规划体育器材室,使体育器材得到妥善安置;另一方面要在投入上下本钱,努力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体育器材配备的专项资金,不断弥补体育器材的常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