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幸福教育理念,切实创办吉舒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照《舒兰市吉舒街中心小学校幸福教育年度发展规划(2014-2015学年)》,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育体、育智、育心”为工作切入点,不断丰富工作内涵、不断规范工作形式、不断创新工作平台 、不断提升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在身体素质、综合素养、道德修养上的综合提升,积极落实“一校一色、一班一品、一师一绝、一生一长”的办学特色,切实兑现“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的工作承诺,牢固树立学校“以人为本、幸福发展”的品牌形象。
二、工作原则
(一)实际性原则
对学生的培养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结合学校既有的工作基础与教师的工作专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谋划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探索增强培养活动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
(二)实践性原则
要注重培养活动的过程监管与阶段总结,做好活动计划的再充实与再完善,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工作法与工作平台,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并在工作中做好经验总结与问题梳理,使工作得以不断改进与完善。
三、工作措施
(一)打造规范、强化育体
1、促同步,提升课堂实效。要以村小为工作重心,切实加强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实效,要严格执行“三开”的工作要求,通过送课下乡、专任教师返岗、非专任教师轮岗兼职等形式使德育课程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效果,每学年组织一次“体育美区域共研课”活动,对村小的体育、艺术课程进行规范性引领,进一步夯实学生幸福成长的基础。
2、促健康,丰富课间活动。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以“大课间”为工作重心,既要做好“三操一舞”的指导与评价,保证学生基本日常体育锻炼,还要结合“一班一品”、“体育月竞技”等活动的开展,引导、鼓励以班级为单位的自主训练,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
3、促发展,严格体质监测。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有关规定,规范、及时、准确地组织每学年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并依据检测结果找准切入点对现有工作策略进行改进,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
4、促提升,规范每月竞技。要坚持开展“体育月竞技”活动,从而加强学校对于体育健康工作引领。通过每月组织一次以班级为单位体育竞技活动,促进优势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弱势体育项目的针对性提升,在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的工作要求同时增进班级凝聚力、促进奋勇争先这一良好体育氛围的形成与巩固。
(二)全面发展,彰显育智。
1、创制度,全面评价。要结合“减负提质”的工作要求,探索构建“1+X”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以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为基础,综合参考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发展目标的能力形式情况,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更为客观、更具发展性的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客观评价,感受到学业进步的幸福。
2、创活动,全面培养。要依据“分层组织、全员参与”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克服校舍不足等工作困难,科学谋划、合理调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促进“一生一长”的培养进程。
3、创引领,全面展示。要继续开展“艺术月展示”活动,要结合月份德育主题与“一班一品、一生一长”的训练,在展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引领。
4、创平台,全面强化。要重视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引领。除依靠常规的板报、墙刊等传统媒介外,还要结合“红领巾广播站-我们来说法”栏目,组织业务领导进行以安全辅导、法制引导、心理疏导为目的的专题讲座,提升宣传教育的工作实效。
(三)真抓实干,引领育心
1、抓课堂,促实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阵地作用,要规范课堂教学的实施,通过随机听课——跟踪指导—区域教研——共研提升等形式强化对德育教学的专业引领,既要加强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效,又要强化常规课程德育教学目标的落实,不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幸福体验。
2、 抓评比,促自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与到“明星学生、明星班级”评比活动中来,要进一步突出“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班级日记》的工作实效,以“以干代培”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3、抓活动,促养成。要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为中心,以“三爱、三讲、三护”为教育切入点, 结合月份教育主题,精心选定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主题,细心策划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活动中不断强化对学生的道德引领。
4、抓实践,促幸福。要结合“减负提质”的工作要求,以一二年级为切入点,进一步“道德家庭实践作业”的尝试,在提升学生自理能力与自立意识的同时,将学校的教育触角延伸至家庭,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弟子规》的理念精髓,促进孝悌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营建。
5、抓引领、促和谐。要引领学生的幸福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知力与创造力,以关爱需要帮助学生募捐、幸福1+1慈善游园会、少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等活动平台为依托,引导学生关爱身边人、关注身边事,在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同时面向社会传播“幸福教育”理念。
四、工件要求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要认识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既是“减负提质”现实需要,又是学校“保星争先”的发展需要,要把放到彰显“幸福教育”品牌形象的高度,认真分析旧有工作的成绩与不足,精心谋划工作方案与工作平台。
(二)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每一名教师的工作职责,使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每一项常规 教学活动中去,加快“幸福教育”的实施进程。
(三)强化监管、凸显实效
各分管业务领导要分别制定各相关项目的工作计划,并依据计划强化对项目落实的过程监管,使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高效落实。
201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