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第九小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舒兰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我校决定实行开展“以“快乐体育、健康第一”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具体方案如下: 二、目标和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大课间组织机构 组 长:李春莉 副组长:佟辉 、赵艳秋、陈 震 组 员:杨怀金、李守信、孙鹏、赵鑫、杨旭、各班班主任 活动组织:李守信、孙鹏、赵鑫,班主任(根据学校安排的各班具体活动内容,组织好每次活动,给学生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 技术指导:佟辉、李守信、孙鹏、赵鑫、杨旭。 四、活动形式及时间 (一)、活动时间 1、我校大课间活动时间夏季每年的5月—10月末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和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下课进行,时间为每次30分钟。采用集中广播操和分组自发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集体舞和国颁操集体做,分组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由带队老师安排,进行活泼多样的活动及游戏。(五六年级分组跳长绳、三四年级分组打沙包、一二年组分组玩丢手绢游戏) 2、冬季大课间话动时间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末。形式主要以音乐加跑操为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八字形和圆形的跑操。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准备活动5分钟、跑操20分钟、放松集队进教室5分钟。 3、开展集体早操。坚持每天早上跑操600米。周一、阴雨天、大雪天除外。由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学校领导、班主任、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早操活动。 (二)场地划分 一、二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西侧的延长线。 三、四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中间的延长线。 五、六年级活动场地在操场东边的延长线 (三)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2分钟 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提示音乐响起后,各班依次在走廊上排好队,听运动员进行曲后进场。(3分钟) 2、各年级按照学校的安排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0分) 3、自编校园集体舞。(5分钟) 4、国颁操 (8分) 5、放松集队进室:(2分钟) 五、预期效果 1、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他们的学习精力更加充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以及团结协作意识和独立创新的精神,促进校风校纪建设,实现体育与艺术的有机整合。 3、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奋发向上、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学生精神饱满、动做到位、队列整齐。 六、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学校成立事故应急处理指挥小组 组 长:李春莉 副组长:陈震、李殿敖、佟辉、赵艳秋、杨怀金 工作内容:指挥并做好突发事件受伤师生的救护、突发事件报告及人员的疏散工作。 工作要求:统一指挥,有序开展工作。 下设五个工作小组:事故急救小组、事故疏散小组、事故联络报告小组、事故接待小组、事故处理小组。 (一)事故急救小组 组长:陈震 工作内容: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受伤师生。 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死扶伤,把损失减低到最低得程度。 (二)事故疏散小组 组长:李殿敖 工作内容: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在校园内,尽快把学生带入教室,安定情绪,稳定学生,不涉及事故的班主任管好自己的班级;在校外,教育学生尽快离开现场,不滞留,并劝阻社会闲散人员离开现场,做好交通的疏散工作。 工作要求: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发生其它事故。 (三)事故联络报告小组 组 长:佟辉 工作内容:在突发事件后,尽快了解事件的大致情况,并向校长汇报后向教育局汇报并通知家长。向全校教职工通报事故情况,不断掌握事态的发展,及时和校长联系。对事故现场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所有向上级汇报内容均有书面材料。 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尽快和家长联系。 (四)事故接待小组 组 长:杨怀金 工作内容:接待校外来校人员,向到校了解情况的上级有关领导反映事件情况,安慰事故家属。 及时了解事故原因,如实汇报,对家属做好工作,防止事态的扩大。 (五)事故处理小组 组 长:赵艳秋 工作内容: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有关的法律依据,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事故作出妥善处理。 工作要求:依法处理事故。 应急事故指挥和工作小组,如组长不在学校,则由副组长代理组长行使职责。 在事故发生后,学校处于紧急状态,启动应急预案。任何人都必须听从指挥领导小组人员的指挥,全体教职工都有责任。 舒兰市第九小学校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