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桂花镇九年制学校体育工作自评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和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施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现将我校体育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在职教职工76人,有标准的200米塑胶运动场,有篮球场2块、足球场1块、排球场1块、乒乓球桌16副。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36人,有专职体育教师2人,兼职4人。近年来,学校体育中考成绩名列彭州市前列、在2014年小学生运动会中获团体一等奖、先后4次参加成都市太极拳比赛获一等奖。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管理到位,责任到人,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组建了由覃光福校长为组长,其余行政为副组长,全体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到人。校长负责学校体育的全面工作。学校制定工作计划、总结时,把体育列入重要内容。行政会上组织学习上级相关文件,研究学校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具体工作有指导、解决问题有办法。校长和分管行政定期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如何开展体育工作,如体测、“2+1”项目测试、校运会、冬季长跑、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等,校长与行政们都带头参加,并不定期听评体育课,确保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使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也确保了将学校的体育工作能常规性地列入校级工作日程和校级发展规划,还确保各项体育经费能按上级要求在校级预算中予以落实。我校体育器材基本达到器材配备的要求,由杨林老师负责管理,对体育器材的管理能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体育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后勤处建立意外伤害应急管理机制。对体育器材的数量、品种、添置和损坏有明确的记录,学校每年还拨款添置一定的体育设施设备,并做到了有计划地逐年添置充实体育器材。制定了课余、假日体育场馆向学生、社区居民开放的管理制度。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2人,全部是本科毕业,学历均达到有关文件的要求,体育教师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具备从事体育教学所必需的基本功,有较强的组织体育竞赛和训练能力,学校也能考虑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工作服装配置、体育活动、测试工作量的核算等有关规定,在体育课课时系数计算、评优和职务职称评定时与其他科目的老师一视同仁。
三、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提高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健康第一”是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切实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前提。“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向40分钟要质量,学生有笑声、有汗水。要落实好“课标”的新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为此,我校完善体育课堂管理制度。把体育课、活动课、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体育课、活动课时间所有学生必须出教室进行上课活动;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体育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不断听课、评课,交流经验,从而使得我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我校还报名参加了成都市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笔记和体育论文,并上送参加评选,让每位教师能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践。学校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在每学年至少承担一节公开研讨课,这样既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也促进了教师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帮助他们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各体育教师均能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结合学校的实情上好每节体育课,学校还专门制订户外体育活动的《安全守则》,促进了户外体育课的教学安全。通过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让85%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四、积极开展“冬季长跑”和“两操一活动”,增强师生体质。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磨练我校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有效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一活动”更能促进学校的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年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退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德育处召开了学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的领导,做到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落实了体育检查结果每天通报制度。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把体育活动课作为课程来抓,并纳入到教师的工作量,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而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则是我校体育工作的一大亮点,以太极拳为课间的主要练习活动,开展学生行规教育。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德育场的建设,充分利用太极拳的练习,来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习惯。学校利用学生课外活动的20分钟,积极开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的共同管理指导下,学生的健康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了极大的好转。它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组织有序,深受师生喜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得我校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纪律性。
五、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课内外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健身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学校每学年开展学生冬季运动会和体育类社团活动,鼓励全员参与。根据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年级竞赛活动,如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公布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不但活跃了校园的文体生活。而且又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鼓励学生自带体育器材:跳绳、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等,让他们在课间或体育课时间练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达到锻炼的目的,从而掀起了一股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六、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
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结合上级要求,期初学校就制定《健康标准》的达标计划,要求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分管行政的指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全体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体育教师为指导,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主要是进行了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分钟仰卧起坐、1000米长跑、800米长跑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测试合格率达99.2%,42.6%的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按要求上报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妥善保存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向学生公布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德育处将学生的健康水平列入综合素质档案,体育组教师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把握体质趋势,为今后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方向和重点。
七、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勇创佳绩。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学校德育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体育类竞赛的训练计划。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学校,这样也方便了训练。我校在学生中挑选出来男女各14人组成了足球队。利用每天下午5:00至6:40进行训练,由刘学一老师负责全面训练工作。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一节课社团课时间进行田径、篮球、排球训练,边靖文老师负责篮球队训练工作,排球队由王林老师负责组队训练工作,王宇老师负责田径训练。科学选材、组队,并持之以恒。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对队员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全面兼顾,在训练中对队员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关心他们文化科的学习,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一年来,体育教师利用早晚课余和假期时间,带领运动员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
一年来,我们虽然在体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够细的,有待我们不断去提高,如:未能做到行政会定期研究体育工作;未能在校园网上及时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未能严格执行体育课考勤、考核制度;未召开春季运动会;未将体测成绩结果向家长通报等等。体育工作任务比较重,要顺利按计划完成任务,还需要我们发挥团队、拼搏、奉献的精神。今后,仍要继续发展我校的优势,使我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彭州市桂花镇九年制学校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