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5、通过大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执行意识、团队意识、感恩意识、专注意识。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班主任、副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四、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领导小组:
组 长:卢前松(校长)
副组长:刘应荣(副校长)、唐保良(副校长)、蒲婧(体育教研组组长)
组 员:全体班主任及体育教师。
六、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副班主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
2、每位学生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动作符规范。
3、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4、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并安排适当活动。
5、活动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
6、活动时间:周一到周六的每天上午09:20—10:00为大课间活动。
七、活动形式
(一)春季、秋季、冬季室外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
各班以集合队形站在校内指定地点。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听到统一指挥后再整齐的带入运动场内。各班到达指定位置听到“散开”的口令后,再成体操队形散开,要齐前后左右中间看齐,并保持安静。
2、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一遍
达到初步活动的目的。在做操时要求动作统一规范。
3、800m耐久跑
广播体操做完后,各班迅速集合,然后单数班级向后转,齐步走到双数班级的左侧,再向左、向右转,高二年级面对北方,高一年级面对南方。当听到“跑步走”的口令后,各年级上跑道逆时针进行800m跑步。跑操的过程中齐呼口号、步调统一、排面整齐。
4、手语操《感恩的心》一篇
当耐久跑完后,各班听到“立定”口令后,迅速停下,一臂距离前后散开,半臂距离左右散开,进行手语操练习,放松身心。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要求动作统一规范、小声跟唱。
5、退场
大课间活动完后,各班以班为单位跑回校内,要求各班队形整齐,班与班之间的班间距一定要保持好,需带到指定位置才能解散。
(二)夏季室外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
各班以集合队形站在校内指定地点。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清点人数。听到统一指挥后再整齐的带入运动场内。各班到达指定位置听到“散开”的口令后,再成体操队形散开,要齐前后左右中间看齐,并保持安静。
2、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两遍
在做操时要求动作统一规范。
3、手语操《感恩的心》一篇
当耐久跑完后,各班听到“立定”口令后,迅速停下,一臂距离前后散开,半臂距离左右散开,进行手语操练习,放松身心。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要求动作统一规范、小声跟唱。
4、退场
手语操完毕后,各班迅速集合,然后单数班级向后转,齐步走到双数班级的左侧,再向左、向右转,一横排的班级面向对南方,二横排的班级面对北方。当听到“跑步走”的口令后,第二横排的班级直接带回校园,第一横排的班级上跑道半圈(200米)带回校园。
(三)阴雨雾霾天气室内大课间流程
1、手语操《感恩的心》一篇。
2、自编徒手操。
3、室内游戏。
4、观看精彩体育比赛、体育常识等视频。
(四)特殊体质学生大课间活动要求
1、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大课间集体活动的同学由班主任开具假条,到学校指定位置集合。
2、由学生会干部凭学生假条请点各班人数,并计入各班出操总人数纳入班级考评。
3、由学生会干部整队(不执行学校统一口令),准备统一做操。
4、特殊体质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广播体操。
5、规范完成手语操。
6、手语操完成后不参加跑步,由学生会干部组织带回校园。
八、特色介绍
在不断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今天,我校积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以丰富多彩的课间操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昂的学习激情。通过几个环节的有序进行,达到了如下目的。
(一)、手语操
1、跟着美妙的音乐吟唱,在集体的氛围中培养感恩之心。
2、让学生常有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态与无所谓的心态去生活相比,差距是巨大的。
(二)跑步
1、洪亮的口号,有效激发了学生斗志。
2、整齐的步伐,有效强化了学生集体意识。
3、规范的动作,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习惯。
4、每天的坚持,有效树立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5、师生的参与,有效的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6、跑操就是一场比赛,比集合速度,比排面整齐,比口号响亮,比士气高昂,跑操能跑出班级的尊严,跑出班级的荣誉,跑出班级的团结,跑出班级的合力。
(三)、徒手操
1、有效的利用空间,让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2、统一的拍手声音、强烈的节奏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氛围。
(四)、小组游戏
1、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彻底的放松。
2、集体的参与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协助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观看视频
1、通过一些精彩体育比赛视频的观看,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了解体育竞技常识,感悟体育竞技精神。
2、通过一些运动常识视频的观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锻炼方法。
九、安全预案
(一)、预案的主要目标
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因活动保护不当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为在大课间活动中有效地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预案的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302号令《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三)、预案制定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
(四)、应急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2、宣传教育、疏导保护。
3、全校教职工必须支持、配合学校该项工作,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安全应急工作的措施及程序
1、引发事故的原因:
(1)、对预防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伤害事故认识不足;
(2)、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
(3)、运动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4)、运动量过大;
(5)、身体机能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2、体育活动事故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事故的意识,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 2)、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
( 3)、严密组织、严格要求。
①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着校服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不准穿皮鞋、有跟鞋、凉鞋。
②精密组织,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常规、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
④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的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组织者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调整;教师对于病痛、体弱、伤残的学生要及时关心,安排他们适当锻炼等。
(4)、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3、大课间体育活动事故的处理
(1)、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卫生室保健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还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有关教师应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急救或打120救护电话。
(2)、及时通知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市教育局。
(5)、前往医院探视,随时掌握伤者身体康复情况。
(六)、组织机制:
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卢前松(13518114466)
副组长:唐保良(13540394877) 李 旭(13908236698)
刘应云(13568871338)
成 员:赖祯洋(15928151585) 王云波(13541391682 )
吴 克(13882217623) 张 明(13708211129)
王 畅(13540213435) 李 强(15828366675)
李万春(13881767072) 胡水斌(13980535393)
尹华超(13688491160) 蜀 红(13981777881)
刘朝君(13982082598) 蒲 婧(13408005020)
人员分工(报警、护送伤者、事故调查、报告、教育、管理、协调等)。
十、结束语
彭州中学,在“成人成器,务实创新”的校训引领下,在“和谐发展的个性特长教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全面发展,整体育人,注重个性特长培养”的办学特色。今天的彭中人,将一如继往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务实、身健体康的优秀人才,为我校争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川省彭州中学
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