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为重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我校特制定以下方案来实施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 我阳光 我快乐
三、组织机构: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唐弘容(校长)
副组长:王云章 李春 沈波
组 员:陈霞 张华林 卢红 卢永红 吴明渠 刘杰 付祥林 汤翠琴 各年级组长
实施小组:张华林(教导处副主任)卢红(德育处主任)付祥林(体育组长)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学校有比赛
五、活动地点:
学校塑胶操场、小操场、乒乓球活动室
六、活动实施时间:
活动实施时间主要为三个部分:
1、上午大课间时分,时长30分钟。
2、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40分钟的体育锻炼。
3、体育课40分钟和上下午两次共10分钟眼保健操。
七、活动目标:
1、培养全体师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并把这种观念深入到生活中去。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4、建立学校体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氛围,形成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八、活动实施主要内容:
1、各年级保证开足体育课。学校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每天参加一次大课间活动,两次眼保健操。
2、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将跳绳、踢毽子、广播体操、排球、乒乓球、足球、跳橡皮筋、各种健身操、各种小型体育游戏、竞赛活动、各种球类活动作为阳光运动的主内容。
3、坚持并有效地发展学校传统体育项目:乒乓球技能、排球、田径运动、足跑运动。
4、尽可能用生活中学生常用的传统体育项目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如跳皮筋、滚铁环、踢毽子等项目。
九、活动实施方法:
1、严格按照国家课改新课程标准要求,进一步深化课改工作,发扬体育特色学校优势,体现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2、积极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3、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小组扎根班级,立足校园,继续开展学生班级体育联赛、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假期体育作业等。同时融入社会,带动家庭,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健身活动。
4、体育课由专职的体育教师上课,课外体育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锻炼的技术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5、加强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训练,搞好学校乒乓球队、田径队、排球队、足跑队的日常训练,做到持之以恒,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竞赛。
7、做好学校体育场地的管理开放工作,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十、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艺、趣味体艺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艺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
2、合理安排活动,有效利用时间。
按规定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完善场馆设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紧密配合,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班主任、老师、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制订严格紧密的安全紧急预案,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救助方案。后勤保障落实到位。
双流县东升小学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