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在武侯区教育局、体育局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 极推进我校体育教学改革,在落实体育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认真开展武术、形体、拉丁、跳绳比赛、大课间活动、班级比赛、运动会等为重点的特色体育项目,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徐攀副校长主管学校体育工作,教导主任余红亲自抓,体育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工作,从而确保了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为了保障各项体育工作得到有力实施,将体育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班主任,每一位任课老师,从制度上保障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时间上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体育锻炼时间,从场地器材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活动需要,建立健全学生意外伤害应急管理机制,保障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定时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体结果。
二、结合体育管理制度,完善具体实施方案
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工作意见》。结合我校体育工作实际,确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体育课程设置到体育课堂教学都贯穿了这一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增强学生体能。国家体质健康要求必须测试项目我校积极开展训练,另外一年级增设了仰卧起坐和趣味游戏;二年级增设跳长绳、泡泡球;三年级立定跳远,篮球;四年级是篮球(传接球)、乒乓球;五年级蹲踞式跳远和篮球(绕杆)和耐久跑;六年级是篮球(绕杆)、投掷项目以及耐力训练。这些项目既保证了《条例》的落实,又调动了我校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就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从制度上、时间上予以保证,即:大课间时间35分钟,上下午的眼保健操共计10分钟,下午第三节课后的体育活动10分钟。并规定了学生在体育锻炼时间内,任何老师不得挪作它用。大课间锻炼的内容体育组全体老师依据科学训练的原则,积极思考制定出适合锦小特点的锻炼模式:1、每月更换主体训练内容(如身体素质训练,跨步跑训练、耐久跑训练、跳长绳等);2、更换内容同时更换训练的音乐,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3、全校师生共同参与;4、大课间训练依据热身——基本训练——放松的形式进行组织和安排。
认真上好每节课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国家体质健康》 检测项目的训练和测试工作。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顺利圆满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校合格率达到99.7%。其中全校学生在仰卧起坐、1分钟短绳的测试中表现十分优异。同时,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在某些项目还有提到的空间,例如:耐力项目、低段学生的肺活量测试项目,针对这两个项目我们决定在今后的训练中,低段的学生仔细教授肺活量测试的动作、吹换气的方法等,中高段学生加强对耐久跑项目的训练,并利用大课间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进行长跑训练,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能。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我校现有体育教师4名,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学校把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使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先后通过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拓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学分层。
二是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参加区上教研、外出听课、校内跨学科听课、外出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开阔了体育教师的眼界。通过参加学校的“家长开放活动”全体体育老师献课一节,积极参加区市级各种体育技能大赛。备课方面,全组教师参与共同商议教案、共同设计流程、共同讨论专项训练的科学性。
三是积极参加区市级的各项体育比赛,例如代表武侯区参加成都市教师技能大赛,第一阶段教学设计,体育组群策群议共同设计了——《轻物掷远》一课,并荣获成都市技能赛一等奖。邹旭老师获得个人技能一等奖,张姝婧老师获得赛课二等奖。
四是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收获多多。沙龙课:在教学内容上来说,更加的丰富,在以前跑、游戏、跳跃的基础上,这学期增加了球类和投掷类的教学内容和模式。3——5年级备战素质抽测:三位教师进课堂,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项目优化,技能专业。上课教师之间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绩。
四、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一)重视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积极推进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精致教育”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由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表现变成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二是从运动技术的教练员转变成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三是从消极被动的教学转变成为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师;四是从教学组织的指挥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结合我校的“小班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开展观察比较法、讨论法、自我评价法、自学自练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方式上,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多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在教学研究方面,体育教研室结合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日,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鼓励老师多思考、多总结、多动笔,要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自身水平的提升。另外就是每周一集体备课,共同设定本周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技术教授、体能训练的重点。
(二)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提高训练水平
体育组老师本期在大课间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方面认真思考,共同商量,通过每天变换的各种操,以及不同的身体素质训练(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推起、跨步跑、耐久跑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通过形式上的转变,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并相信长期坚持会对他们的身体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感谢班主任的配合,协助我们一起监督学生完成体能训练。
学校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体育竞赛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训练。从运动项目的选择,队员的选拔,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成绩的评定及队员的输送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今年,我校继续开展武术,足球、篮球、乒乓球、拉丁舞蹈队等校级代表队的训练,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其中武术参加成都市小学生武术锦标赛,获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七名 、三等奖一名的好成绩,拉丁队参加2014年成成都国际体育舞蹈公开选拔赛单人单项2个第二名、2个第三、2个第四、3个第五、1个第六、3个第七、2个第八 13项奖 。
学校体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以体育课、大课间活动、体育锻炼作为我们的教育阵地,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