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2014年学生综合素质(体质与健康项目)监测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的通知》(国发办[2012]53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建立健全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进一步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合区教育局的具体要求,经学校行政、体育教研组、年级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祖国的未来竞争了力。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领导机构及职任
领导小组
组长: 郭先梅校长
副组长:张 菁副校长
成员: 汤 勇、黄 柯、曾建刚、蒋赟斌及各年级组组长
工作小组
组长: 张 菁副校长(实施方案负责人)
副组长:汤 勇教导主任(分管体育、德育工作)
黄 柯教导主任(负责安排体育课、体育锻炼课、体育教学、体育家庭作业工作)
曾建刚总务主任(分管体育场地、器材及后勤保障工作)
成员:体育教师、卫生保健教师(刘顿)、年级组长、正副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检查、记录、评比、分析工作)
四、主要工作
(一)开足体育课时
按教育局规定,中小学体育课时为:
小学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主要途径。我校严格执行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停开,少开和挤占体育课时。
(二)安排体育锻炼时间
学生在学习日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锻炼,即:
1—2年级每周一节 3—6年级每周2节
体育锻炼课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安排锻炼内容,由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或课外体育辅导员组织实施,有记录、评比。
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做好社会宣传,全方位推动体育工作发展。
(三)保证“两操”质量,搞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安排在上午二节课后的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下午二节课后安排一次20分钟眼保健操和手语操。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的特色文体、艺术活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如美术写生、自救逃生训练、徒走竞走训练、体育类综合训练。
大课间活动力求多样化,鼓励各班开展内容丰富的集体舞蹈、跳长绳、个人跳绳、小球类、拔河以及学生星星空间体育等活动,提高锻炼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喜爱参与,乐于参与。
(五)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建立和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制度,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档案,测试报告要作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记人学生成长记录,作为评三好、新三好、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条件。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六)搞好2014年学生综合素质(体质与健康项目)监测
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力度,认真安排好学生的体育锻炼,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学会正确的用眼,加强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认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提高课堂效益。
2:让学生明确爱惜自己眼睛的重要性。
3:让学生明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加强与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沟通,落实责任,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才。
(七)做好2014年学生综合素质(体质与健康项目)监测准备工作
1:陈 新老师负责本次监测的班级学生电子表格及一式三份打印资料。
2:体育组、和监测班级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准备活动
3:陈 新老师准备20床仰卧起坐垫子。
4:刘 顿老师布置本次监测的场地。
5:学校张菁校长、和教导处汤勇、黄柯2位主任全程参与、指导
安全预案:
1:体育组教师负责学生的准备活动。
2:刘 顿和各班主任、副班主任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
3:曾建刚主任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4:提前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学生在体育类监测中的所有情况。
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