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检测、评价方案

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 体育与健康课程检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要求,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及现有涉及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保证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政策规定;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认真宣传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一些最为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为宗旨。特制定本案。 评价目标: 1、了解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真实反映学生身体健康及体能状况。 2、了解学生对基本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3、关注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态度的养成。既注重各运动项目测试的结果,更关注体育锻炼的过程。 4、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效果。规范我校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有效性。 评价重点: 评价学生身体素质和已具备的体育基本能力的实际实际情况。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会并掌握最为基本的、常见体育技术动作。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关注学生对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的养成。 评价方法: 评价包括学习过程积累、基础知识、体能与技能、体育特长四部分,即学生成绩=过程积累分(20分)+基础知识(10分)+体能与技能(70分)+体育特长(5分)≥100分,打破了百分制。 检测时间: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体育课时间;体育课考核一学期一次。 (一)、体育课学习过程积累 20分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星星早间长跑活动、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课外活动表现;体育家庭作业4个维度。 (二)体育基础知识:1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体育小报形式进行,期末年级统一测试一学年一次。内容以《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 二、学业成绩评价内容 内容 过程性评价 理论测试 体能与技能 体育特长 分值 20分 10分(体育小报) 70分 5分 备注 总分105分 (一)过程性评价(20分) 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课外活动表现;体育家庭作业4个维度。 1.出勤情况: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无故缺课每年累计达10课时定为体育与健康课成绩不合格;出满勤、不迟到、不缺课、不早退的学生得满分。 2.课堂活动表现: 学习态度:喜爱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外活动。 合作精神:具有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情意表现:根据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会动脑、会学习有创新精神。 回答问题:课堂上积极踊跃地发言,认真、准确。 课堂活动表现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组织,进行小组互评、记录量化打分;教师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个别学生的成绩适当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学生的量化分数。 3.课外活动: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参加体育课外社团活动;积极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这部分内容由体委或体育小组长记录。 4.体育家庭作业:学生在家完成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或自主练习,自己记录学习情况,家长督促练习,教师定期评价。 以上四项是对学习过程积累部分内容及其分值的阐述,学年末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体育委员和小组长对平时各项成绩的记载和对每位学生的印象评定出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 (二)体育理论测试(10分) 基础知识考核以笔答的形式进行,期末各年级统一测试。内容以《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为主,包括体育卫生健康常识、运动技能基础知识、锻炼方法介绍为主。根据不同年级的水平目标选择出题内容,一、二年级采用口试,三年级以上体育小报形式(也可采用笔试)。 (三)体能与技能测试项目(70分) 该部分测试为体育课成绩考核主要内容,分为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技评测评、校本内容测评三个部分。1.基本身体素质测试(40分):基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由A、B、C、D 4个不同类别组成。一学年完成8个项目的测试,每学期测试4个项目,每个测试项目各10分,学年上期与下期测试项目不同。具体项目如下表: 类别 年龄段 A(10%) B(10%) C(10%) D(10%) 低段(一、二年级) 上期 25m×2 1分钟跳绳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 下期 50m跑 50m×4往返跑 仰卧起坐 投沙包 中段(三、四年级) 上期 25m×2 1分钟跳绳 立定跳远 坐位体前屈 下期 50m跑 50m×6往返跑 仰卧起坐 坐位体前屈 高段(五、六年级) 上期 立定跳远 50m×8往返 仰卧起坐 篮球绕杆运球 下期 50m跑 1分钟跳绳 坐位体前屈 排球双手自垫球 2.技评测试(10分): 技评测试是对《武侯区小学体育保底教材》中内容2所涉及运动项目的技评。每期至少开展一项内容的教学及测试。上下学期所选择技评内容不能相同。具体内容如下表: 年级 内容 一年级 上期 连续并脚跳短绳 下期 持轻物投准(正面、侧向) 二年级 上期 持轻物掷远(正面、侧向) 下期 斜面(侧面)跑入跳长绳 三年级 上期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下期 两人各握绳的一端,同摇同跳 四年级 上期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下期 两侧跑入交叉“8”字跳长绳 五年级 上期 行进间曲线运球 下期 向前摇绳编花跳 六年级 上期 单手肩上投篮 下期 两队穿梭跳长绳 3.校本教材(选择性教学内容)测评(20分): 1、一年级上期:广播体操 下期:两人三足走 2、二年级上期:两人三足趣味跑 下期:掷沙包 3 三年级上期:迎面接力 下期:篮球行进间运球 4 四年级上期:足球运球 下期:排球自垫球 5 五年级上期:篮球运球绕杆 下期:排球垫球 6 六年级上期:排球双人对垫球 下期:篮球教学比赛 优秀: 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轻松、自然、协调、优美,节奏鲜明。 良好: 完成动作质量较好:姿势较正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协调。节奏较鲜明。 及格: 能完成动作:姿势、动作基本准确,动作不够轻松、自然、协调、优美。节奏不连贯。 不及格:不能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 (三)体育特长(5分) 对学有特长的学生在各级体育比赛活动中取得名次,可按以下标准为附加分,计入总分。校级1分,区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全国级5分。每位学生只记1次最高级分数,不累计加分。 三、体育课成绩表述 学生体育课成绩采用四级评定制予以表述: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各等级所对应分数段如下表: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90分以上 75-~89 60~74 低于60分 四、体育课成绩补测与免测 体育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有进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重新测试,重新评价。但每个项目的补测只有1次机会。补考结束后,如成绩仍不合格,则不在给任何补测机会。 学生因病无法参与体育课测试,需按以下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进行体育课成绩计算: 1.因伤病长期无法参与体育课 学生因伤病无法上体育课(或无法参与任何体育活动),需要免试,必须凭正规医院的病情证明方能申请体育成绩免试。免试仅针对病情证明开具的学期,第2学期仍想申请免试,需重新开具新的病情证明。凡符合免试条件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记60分。 2.因病耽搁体育课具体项目的测试 学生因伤病耽搁部分体育测试(或者因伤病的特殊性无法参与部分体育测试), 也需提供病情证明,否则被耽搁测试应视为缺考。若学生确是因伤病耽搁成绩测试,教师应在学生伤愈后给予其1次补测机会。如学生在学期末仍无法参与补测,则该项目按其在总成绩所占比例的60%记分。 如:某学生因病耽搁了技评测试,医院也出具了其伤病证明,而且至学期末学生也不能参与测评,但学生其他项目的测试都有成绩,则学生技评项目得分为6分(10分的60%,)。 注:无论哪种情况的免试,学生都必须提供正规医院的病情证明,并亲自在病情证明上签字,且病情证明都是当期有效。教师应保留好学生所提供病情证明,以作为日后学生成绩查询依据。 一:2014——2015学年度《国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 (2014年9月——10月完成) 单项指标与权重 测试对象 单项指标 权重(%) 小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 体重指数(BMI) 15 肺活量 15 小学一、二年级 50米跑 20 坐位体前屈 30 1分钟跳绳 20 小学三、四年级 50米跑 20 坐位体前屈 20 1分钟跳绳 20 1分钟仰卧起坐 10 小学五、六年级 50米跑 20 坐位体前屈 10 1分钟跳绳 10 1分钟仰卧起坐 20 50米×8往返跑 10 二:体育课考核见体育组2014——1015学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检测复习评价方案 (2014年10月——2015年元月完成)